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婦科治療試試傳統法子老中醫

中醫按摩治療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主要表現為月經推遲或提前, 經期不規律, 月經量過多或者過少, 閉經等一系列的症狀。 中醫認為按摩可加速身體血液迴圈, 可起到養生保健、美容、減肥的作用, 同時對改善月經不調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中醫按摩如何治療月經不調呢?下面是中醫師的詳細介紹。

1、團摩臍周, 將左手掌疊放在右手的手背上, 在將右手掌心放在肚臍下, 適當用力按順時針繞臍團摩腹部1~3分鐘, 至腹部發熱為佳, 效果可幫助驅散體內寒氣, 起到調理氣血的作用。

2、團摩下腹, 用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的手背上,

然後將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 適當用力按順時針、逆時針作環形摩動1~3分鐘, 以皮膚發熱為佳。 如此能起到益氣壯陽、讓心腎血管暢通的作用。

3、按揉足三裡穴, 有說多按足三裡, 補過一隻雞。 多按足三裡能幫助補脾健胃, 調和氣血。 將中指指腹放在同側足三裡穴上, 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即可。

4、揉按關元穴, 首先將右手半握拳, 拇指伸直, 然後將拇指腹放在關元穴, 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能幫助滋養肝腎, 調經止痛。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元症

調查顯示:中年婦女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機率約為15%-20%;其發病年齡多在30-49歲之間。 生育期婦女的發病率, 約占不孕症患者的70-80%, 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工作及生育。 中醫認為, 其病機多由氣滯血瘀,

寒凝痰阻、肝腎虧損、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慎言祛瘀湯:丹參15g, 赤芍12g, 川芎10g, 三棱12g, 莪術12g, 柞木枝10g, 石見穿10g, 益母草15g, 雞血藤15g, 仙茅12g, 熟地12g, 枸杞12g, 生蒲黃10g, 紫石英10g。

製劑用法::加水泡至藥面上, 大火煎開, 再小火煎10分鐘即可, 每日1劑, 2次分服, 3個月為1療程。

適應病證: 子宮內膜異位症, 痛經, 伴見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 不孕, 內膜異位囊腫。

中醫如何治療經期延長的?

經期延長是指行經時間超過7天以上, 甚至淋瀝半月方淨, 而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的病證, 又稱“月水不斷”、“經事延長”等。

經期延長的治療, 當以固沖止血調經為法, 以使經期縮短。 氣虛者益氣攝血, 虛熱者滋陰清熱, 濕熱者清熱利濕, 血瘀者活血祛瘀。 但固澀者不可澀滯太過, 以防凝瘀;祛瘀時又不可過於猛浪,

以免瘀去陰傷。

(1)氣不攝血

治法:益氣攝血, 固沖調經。

處方:舉元煎(《景嶽全書》)加阿膠、炒艾葉、烏賊骨。 方中人參、黃芪、白術、甘草益氣健脾攝血;升麻升舉中氣;阿膠養血止血;炒艾葉暖宮止血;烏賊骨固沖止血。 全方共奏補氣攝血、固沖調經之效。 若經量多者, 酌加炮薑炭、五味子、牡蠣以溫經固澀止血;伴有經行腹痛、有血塊者, 酌加三七、茜草、益母草以化瘀止血;若氣血兩虛, 頭暈心悸, 失眠多夢, 可用歸脾湯(《濟生方》)養血安神。

(2)陰虛血熱

治法:滋陰清熱, 寧沖止血。

處方:兩地湯(《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醫方集解》)。 方中生地、地骨皮、玄參、麥冬滋陰清熱;白芍、阿膠養血調經;女貞子、旱蓮草滋養肝腎, 調經止血。 全方共奏滋陰清熱、止血調經之效,

且滋陰不滯血, 止血不留瘀。 上方可酌加知母、丹皮、茜草以增清熱涼血之功;若口渴甚者, 酌加天冬、天花粉以滋陰生津止渴;潮熱明顯者, 酌加白薇以清虛熱;若屬肝鬱化火, 口苦煩躁者, 可加丹皮、炒山梔以清肝瀉火。

若陰虛相火偏旺, 心煩失眠, 大便幹結者, 可用固經丸(《醫學入門》)滋陰降火。

(3)濕熱蘊結

治法:清利濕熱, 調經止血。

處方:四妙散(《成方便讀》)加敗醬草、地榆、銀花、側柏葉。 方中蒼術、黃柏清下焦濕熱;薏苡仁健脾利水滲濕;牛膝活血祛瘀, 引血歸經;敗醬草、銀花清熱解毒利濕;地榆、側柏葉清熱涼血止血。 全方共奏清熱化濕、調經止血之功。 若熱重者, 加炒黃連、連翹、蒲公英以清熱解毒;濕重者, 加白茅根、豬苓以加強利水滲濕之作用;腹痛明顯者,

加延胡索、沒藥以活血祛瘀止痛。

本證亦可選用固經丸(《醫學入門》)加減治療。

(4)瘀滯胞脈

治法:活血祛瘀, 止血調經。 處方: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中四物湯養血和血調經, 桃仁、紅花活血祛瘀;蒲黃、五靈脂祛瘀止血。 全方活血祛瘀, 養血止血。 若經血量多, 加茜草、烏賊骨固澀止血;若瘀滯化熱, 口渴心煩, 大便幹結, 舌暗紅苔薄黃者, 酌加生地、黃芩、藕節炭以清熱化瘀止血。

另外, 可選服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 每次1丸, 每日3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