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急性白血病的中醫療法

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 在疾病的演變過程中, 由於患者年齡大小, 病程長短, 兼證有無等不同, 常常是因病致虛, 虛實夾雜, 所以治療上應分清虛實主次, 實證以祛邪為主, 虛證以扶正為主, 佐以祛邪, 目前大多數單位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化療時注意保護胃氣, 化療間歇期注意扶正祛邪, 化療後骨髓抑制, 注意扶正, 緩解後應用中藥調解陰陽, 以進一步鞏固療效。

辨證治療

1、氣陰兩虛

主證:乏力氣短, 腰酸膝軟, 自汗盜汗, 反復低熱, 食少納呆, 皮膚時有紫癜。 脈細數, 舌淡少苔。 治法:益氣養陰, 清熱解毒。

方藥:參芪殺白湯加減。

黃芪10—15g, 黨參10—15g, 天門冬10—15g, 沙參10—15g, 生地黃10—15g, 地骨皮10—12g, 黃芩10g, 甘草6g, 半枝蓮10—15g, 白花蛇舌草30g。 每日1劑, 水煎服。

方解:此型多由於正氣不足, 易致毒邪內侵傷及營陰, 而致氣陰不足, 應以益氣陰養為主, 清熱解毒為輔。 方用黃芪、黨參以補氣, 天門冬、沙參、生地黃、地骨皮以養陰清熱, 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黃芩、甘草清解熱毒。

加減:納呆食少, 加用炒白術12g、焦檳榔10g, 健脾消食。 紫癜, 加茜草15g、仙鶴草30g, 涼血止血。

2、瘀毒內蘊

主證:形體消瘦, 面色黯滯, 頸有瘰鬁, 脅下痞塊, 按之堅硬, 時有脹痛, 低熱盜汗。 舌質黯紫, 或有瘀斑瘀點, 苔薄白, 脈細澀而數。

治法:活血化瘀, 軟堅散結。

方藥:桃紅四物湯合鱉甲煎丸加減。

桃仁15g, 紅花10g, 當歸10g, 川芎10g, 赤芍藥12g, 丹參15g, 鱉甲15g, 大黃6g, 牡蠣30g,

熟地黃20g, 荔枝核20g, 蛇六穀15g。 每日1劑, 水煎服。

方解:本證因毒邪積留成痰, 內積臟腑, 外阻經脈所致。 故以活血化瘀為主, 方中桃仁、紅花活血化瘀, 川芎、當歸、赤芍藥、熟地黃、丹參養血活血, 配合桃仁、紅花活血而不傷正, 鱉甲、牡蠣、大黃軟堅散結。

加減:氣虛加黨參30g, 黃芪30g益氣;血瘀痞塊較大可重用桃仁20g, 紅花15g, 丹參30g, 三棱10g, 莪術10g活血化瘀。

3、熱毒熾盛

主證:壯熱口渴, 皮膚紫癜, 齒鼻衄血, 血色鮮紅, 黑便。 舌質紅苔黃, 脈洪數。

治法: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

方藥:犀角地黃東加味。

羚羊角粉1g, 赤芍藥12g, 生地黃30g, 牡丹皮10—15g, 龍葵15g, 生石膏30g, 玄參15g, 茜草15g, 黃芩10g, 白花蛇舌草30g, 大青葉30g, 白茅根30g, 梔子10g, 半枝蓮30g。 每日1劑, 水煎服。

方解:此型以邪實為主, 為熱毒熾盛, 內陷營血所致。 多見於本病的初期或復發時,

故選用犀角地黃湯為主方。 方中犀角清熱涼血止血力專, 但因犀牛為國家保護動物, 故目前多以羚羊角粉代犀角。

生地黃、玄參協同羚羊角解除血分熱毒, 加強止血功能, 芍藥清營涼血, 牡丹皮清熱涼血散瘀, 同時加用生石膏、大青葉、龍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梔子、黃芩等以加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 本方應用咸寒入營, 涼血苦降, 能使熱挫而血止、毒清而陰複。

加減:舌苔黃膩者, 可加用滑石30g, 薏苡仁30g清熱利濕。 高熱神昏者, 加紫雪散清熱開竅醒神。 熱毒重出血明顯者, 加青黛15—20g(包煎)清熱解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