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中併發症
1) 術中子宮出血:
術中出血超過200ml稱為流產出血。 妊娠月份大, 宮頸條件差因此用的吸管小胎囊剝離慢;人工流產次數多或哺乳期, 子宮收縮不良等情況下容易發生出血, 應迅速清除剩餘組織, 如果已經完全乾淨, 應停止吸宮, 應用縮宮素, 同時按摩子宮, 加強宮縮。 如出血量多, 需開放靜脈補液, 及時輸血。
2) 人工流產綜合症:
手術刺激宮頸和子宮致迷走神經興奮, 手術中受術者出現心動過緩, 心率紊亂、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出汗、頭暈、噁心、嘔吐、胸悶、甚至暈厥抽搐。 精神緊張、懼怕手術者更容易發生。
子宮除接受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支配以外, 還有豐富的感覺神經分佈, 子宮頸部的神經末梢又更為敏感。 人流術中, 由於子宮頸被牽拉、擴張以及負壓、吸管對宮壁的影響, 從而刺激了分佈在這些區域的神經末梢。 絕大部分受術者通過神經系統的自身調節, 能夠耐受人流術中的這些機械刺激, 但也有少數人由於植物神經穩定性較差, 迷走神經自身反射增強, 使體內釋放出大量的乙醯膽鹼, 促使冠狀動脈痙攣, 心肌收縮力減弱, 心臟排血量減少, 從而出現了上述一系列的表現。 這時經過適當處理不會對病人構成威脅, 也不留下後遺症。 因此術前充分解除受術者的顧慮, 術中輕柔操作及術前應用能夠擴張宮頸的藥物等十分重要。
3) 子宮穿孔:
較少見的併發症。 穿孔可以是探針、擴宮器、吸管、刮匙、吸管或者卵圓鉗造成。 為子宮壁全層損傷, 致使宮腔與腹腔, 或其他臟器相通。 子宮穿孔在女性生殖道器械損傷中最為常見。 宮內發生率在0.05%-0.88%, 一般發生在子宮峽部宮頸宮體交界處或者宮角。 亦可穿入闊韌帶、膀胱後壁、腸袢, 甚至拉出大網膜等, 導致內出血、闊韌帶內血腫及繼發性腹膜炎。 必須及時診斷處理, 以免發生嚴重後果。
一般發生於子宮過度傾曲、哺乳期及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婦女;剖宮產後的瘢痕子宮, 尤其是術後有感染者;雙子宮單宮頸, 往往在子宮分叉處穿孔;反復多次人工流產病例或2次人流間隔時間短的婦女。
穿孔的危險信號:
突發的劇烈腹痛、出汗或者休克;探針進入宮腔的深度與孕周或者盆腔檢查的子宮大小不符;擴宮時阻力大或者突然變松;手術操作中有落空感或無底感;手術中發現器械超過原有深度;吸宮時感覺空虛或滑但吸不出組織物;術中子宮位置忽然發生變化;吸出或鉗夾出異常組織; 術中有固定痛點, 牽引時疼痛加劇;術後劇烈腹痛, 有腹膜刺激症狀。
一旦穿孔需馬上停止手術。 根據具體情況做全面分析。 酌情B超監測下繼續手術或保守治療1周後再行手術, 可疑損傷腹腔內其他臟器時則需開腹探查或腹腔鏡探查, 並在其監測下刮宮或修補。
4)漏吸或吸空:
確定為宮內妊娠而未吸出胚胎及胎盤絨毛,
5)羊水栓塞:
多發生于孕10周以上的鉗刮術。 極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