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卡他性結膜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眼病, 具有流行性, 俗稱“紅眼”或“火眼”。 火眼的主要特徵為結膜明顯充血、膿性或黏膜膿性分泌物, 有自愈傾向。 本病多見於春秋季節, 可散發感染, 也可流行於學校、家庭、幼稚園、工廠等集體生活場所。 結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經呼吸道分泌物傳播, 導致急性卡他性結膜炎。 那麼, 火眼有哪些具體症狀呢?
火眼症狀的臨床表現:
1、發病急, 潛伏期1-3日, 多為兩眼同時, 或相隔1~2日發病, 常有接觸史, 多見於溫暖季節。
2、自覺患眼灼熱、癢、異物感, 分泌物多, 可呈黏液性、黏液膿性或膿性,
3、結膜充血, 瞼與穹窿部充血明顯。 病重者跟瞼浮腫, 球結膜水腫。 柯-魏桿菌或肺炎球菌感染時多有結膜點、片狀出血, 甚至假膜形成。 嬰幼兒葡萄球菌感染常併發泡性結膜炎。
4、角膜周邊可伴髮卡他性角膜潰瘍, 此時有混合充血。
火眼的詳細治療方法:
1、洗眼
對分泌物多的患者, 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沖洗結膜囊, 或蘸取上述溶液的消毒棉棒清潔眼部。
2、冷敷
可減輕充血、燒灼不適等症狀。 切忌遮蓋患眼。
3、點眼藥
根據不同的病原菌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滴眼, 在未行細菌培養的情況下,
4、熏洗
蒲公英、銀花、野菊花各15g, 防風、劑芥穗各10g煎水。 先熏後洗患眼, 每日1-2次。
中醫認為本病初起系風熱所致, 治宜祛風清熱。 方藥如驅風散熱飲, 藥有連翹、銀花、生蒡子、羌活、薄荷、梔子等。 局部症狀較重者, 系熱毒所致, 治宜瀉熱解毒。 方藥如黃連解毒東加秦皮、銀花等。 恢復期證屬餘熱未盡, 陰津耗損, 治宜養陰除熱, 方藥如滋陰降火東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