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父母離婚對於孩子是大難臨頭

對孩子來說, 父母離婚是大難臨頭。 美國心理學家說:“孩子們在自己家裡學習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規律。 當他看到家庭正在出現分裂的時候, 他感到自己的世界被摧毀了。 他所學到的規律不再有任何意義, 不再真實了……”

對於孩子耒說, 父母離婚給他帶來的困難遠遠超出了父母的想像。 孩子為父母離婚感到震驚、憤怒、沮喪;他們在一夜之間失去了童心, 變得乖戾、孤僻;他們疏遠家庭, 而到老師、同學那裡尋找安慰, 女孩子變得憂鬱, 男孩子變得狂暴, 父母離婚的惡劣影響將伴隨著孩子整個人生。

有些父母總選擇有孩子在場的場合吵架,

甚至惡言相加、動手動腳、摔壞東西, 孩子驚恐萬狀。 他們雙方都想以孩子來遏制對方, 孩子卻在經歷一場情感上的劫難。 父母們如此做的目的還有一個, 就是為他們將來的感情破裂作鋪墊, 等他們宣佈離婚的時候孩子不至於感到意外。 孩子在父母的“冷戰”、“熱戰”中只會越來越脆弱, 父母此刻忘記了撫平孩子心上的傷口、消除孩子的恐懼, 而是把孩子作為戰勝對方的籌碼。 “是爸爸拋棄了我們。 ”媽媽這樣說。 “你媽媽無情無義, 我們堅決不理她。 ”爸爸這樣說。 孩子不得不在恐慌和極端情緒中接受對父母的評價。 事實上, 不管父母以往對自己是親是疏, 誰先提出離婚, 孩子就會恨誰。

孩子會千方百計尋找父母離婚的原因。

父母的回答總讓他難以理解, 有時父母雙方一直把自己的不如意、怨恨、失望、憤懣藏在心裡, 家庭的壓抑氣氛籠罩著孩子。 孩子無法與父母雙方保持親密關係, 他必須察言觀色, 小心翼翼地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場上。 父母離婚使孩子與父母的白然關係變成一種奇怪的方式, 使孩子覺得一夜之間失去了一切。 單純的母愛或父愛, 實在難以修復他受傷的心靈。 孩子和父(母)親一起承受孤獨, 一起承受“被拋棄感”, 孩子不知道如何求助, 他逃避一切, 逃避愛。 父母離婚更多地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對生活的態度。

父母在作出離婚決定時必須替孩子想想, 為了不讓孩子經歷痛苦, 應當盡可能地維持家庭完整。

在離婚不能避免的情況下, 父母必須坦率地向孩子講明為什麼要離婚, 並盡力保持平靜的態度, 絕不要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地用惡劣的言詞攻擊對方, 更不能給對方下結論說:“他壞透了”。

離了婚後父母雙方不能把孩子作為打擊對方和懲罰對方的武器。 這對誰都沒有好處, 尤其對孩子。 應當盡力讓孩子保持與父母間的自然感情, 這樣孩子可以很快適應父母離婚後的生活。 假如孩子沒有判給你, 你一定要努力保持與孩子的聯繫, 多給孩子關心和愛護, 多帶他去玩, 多同孩子聊聊。 擁有孩子的一方, 決不能把孩子看成負擔, 並在言行中流露出來。 應採取積極的生活態度, 努力克服孤獨感, 讓孩子從家庭破碎的失落感中走出來。

要鼓勵孩子去享受那份父愛(母愛), 不要為打擊對方而阻攔孩子與對方見面, 那樣的話, 孩子的失落感會加重。

據兒童心理學家觀察:離婚對三歲到八歲的孩子打擊最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滿腦子是童話, 非常懼怕被拋棄。 小男孩十分依戀母親, 女孩子對父親有一種浪漫的愛。 父母離婚使孩子恐懼, 孩子在心裡還有一種內疚的重壓, 他以為是他導致了這場離婚。 父母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孩子有可能故意讓父母痛苦。 對父母深懷敵意, 以報復父母在鬧離婚時給孩子帶來的痛苦。 他們或離家出走, 或對父母採取過激的態度, 或以倒行逆施的情緒來傷害父母。 父母必須要對孩子反常的行為有足夠的耐心,

時間會讓孩子接受一切。 有些父母為避免孩子傷心, 離婚前後便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或親戚家“逃難”, 待安定下來, 再把孩子接回來。 這樣做的效果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 孩子面對殘破的家, 情感上與父母日漸疏遠。 父母離婚後的內疚心情很可能導致在應該對孩子嚴厲的時候卻對孩子放任與縱容。 所以, 內疚感不能幫助你扮演好單身父(母)親的角色。 如果能避免上述做泫, 單身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照樣可以心理健全, 甚至更好。 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單身父母應該冷靜下來, 審視自己。

順其自然, 不過分寵小孩, 也不強迫小孩。

細心一點, 如小孩子有什麼心事或異常, 應及時諮詢相關人士並解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