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俗稱“口瘡”, 是一種常見的發生於口腔黏膜的潰瘍性損傷病症, 多見於唇內側、舌頭、舌腹、頰黏膜、前庭溝、軟齶等部位, 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質化層或角化較差。 事實上, 很多藥物都可以誘發或直接導致口腔潰瘍的發生。
口腔潰瘍發作時疼痛劇烈, 局部灼痛明顯, 嚴重者還會影響飲食、說話, 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可併發口臭、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噁心、乏力、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哪些藥物都可以誘發或直接導致口腔潰瘍呢?
①解熱鎮痛藥物, 如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 都可以引發口腔潰瘍,
②抗生素, 如氨苄西林、頭孢氨苄、甲硝唑及替硝唑等, 可誘發口腔變態反應而產生潰瘍。
③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如奧美拉唑、西咪替丁, 在用藥45天后, 患者可出現口幹、口腔黏膜糜爛等症狀, 其原因可能與其在抑制胃酸分泌的同時影響了唾液腺的分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