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患有黃疸的早期檢查項目

黃疸的早期檢查包括如下項目:1分鐘膽紅素、尿常規、血常規、肝功能檢查、血液檢查、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血清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清膽固醇酯、腦脊液總膽固醇。

實驗室檢查

1.尿液檢查 主要是檢測尿中尿膽原與膽紅素。 溶血性黃疸時, 尿膽原顯著增加而尿膽紅素陰性;肝細胞性黃疸時, 尿膽原增加、正常或減少, 而尿膽紅素陽性;阻塞性黃疸時, 尿膽原一般減少甚至缺乏, 而尿膽紅素則顯著增加。

2.血液檢查 溶血性黃疸時, 血紅蛋白與紅細胞均降低, 末梢血中網織紅細胞及晚幼紅細胞增加,

骨髓象中紅細胞系統顯著增生旺盛;地中海貧血時, 紅細胞脆性常降低;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時, 則紅細胞脆性增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新生兒溶血性貧血時, 抗人體球蛋白試驗呈陽性反應。

3.肝功能試驗

血清膽紅素測定:1分鐘膽紅素相當於結合膽紅素一般占總膽紅素的20%。 溶血性黃疸時, l’B/TB的比值一般60%。 3種黃疸的膽紅素代謝實驗鑒別見表1。

血清蛋白測定與蛋白電泳:在肝細胞性黃疸的中、晚期, 血清總蛋白及白蛋白減少, 球蛋白增高,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少數情況下, 如球蛋白顯著增高時, 則總蛋白可正常或超過正常。 蛋白電泳測定在急性黃疸型肝炎者, 其β及γ球蛋白輕度升高;而肝硬化時β及γ球蛋白明顯增高;梗阻性黃疸的中、晚期,

α2 及β球蛋白升高;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時, 則α2、β及γ球蛋白增高。

血清酶學檢查:

①主要反映肝細胞損害的血清酶, 有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及腺苷脫氨酶。 ALT與AST活力升高是肝細胞損害最敏感的指標, 常超過正常值的5~10倍。 但在重症肝炎時, 如發現轉氨酶的活力反而降低, 而血清膽紅素濃度明顯升高, 呈“膽酶分離”現象, 多提示患者預後不良;ADA對慢性肝病時的肝細胞損害更有診斷意義, 尤其是其同工酶ADA2。

②主要反映膽汁鬱積的血清酶, 有鹼性磷酸酶、 γ-穀氨醯轉肽酶、5’-核苷酸酶及乳酸脫氫酶等。 ALP在肝內、肝外阻塞性黃疸, 肝內膽汁鬱積時均顯著升高, 當其升高值大於正常值的3倍以上時,

如無骨病存在, 則高度提示有膽道梗阻存在。 在肝細胞性黃疸時ALP大多正常或僅輕度升高, 一般不會超過正常值的2~3倍。 γ-GT在急性肝炎者僅輕度或中度升高, 而在梗阻性黃疸及原發性肝癌者可顯著性升高一般不會超過政黨值的2~3倍。 γ-GT的同工酶γ-GT2可作為原發性肝癌的標誌物, 國內報導其陽性率可達90%。 5’-NT是ALP的一種同工酶, 其診斷意義與ALP相同, 但在骨病及妊娠期則5’-NT不受影響, 其酶的活力仍然正常。 LDH在多數急性肝炎者, 其活力升高;在癌腫阻塞所致的黃疸時, LDH可顯著增高;良性膽汁鬱積時, LDH僅輕度升高。

血清總膽固醇、膽固醇酯及脂蛋白-x測定:在梗阻性黃疸, 總膽固醇增高;肝細胞性黃疸, 尤其是肝細胞有廣泛壞死時,

膽固醇酯降低。 正常人血中無LP-X, 而在肝外阻塞性黃疸及肝內膽汁鬱積時則LP-X呈陽性, 其陽性率達90%~100%。 單純肝細胞性黃疸時, LP-X極少陽性。

凝血酶原時間測定:凝血酶原在肝細胞內生成, 當肝細胞出現損害及腸內缺乏膽汁, 使維生素K的吸收發生障礙時, 則凝血酶原生成減少, 故肝細胞性與膽汁鬱積性黃疸時, 凝血酶原時間均延長。 注射維生素K1 10mg或K3 8mg後, 24~48h複查凝血酶原時間, 如較注射前顯著縮短, 表示肝功能正常, 黃疸可能為阻塞性;如注射後凝血酶原時間無變化, 提示無膽汁鬱積, 而是肝細胞功能受損。

血清鐵、銅含量測定:正常血清鐵與血清銅的比值為0.8~1.0, 梗阻性黃疸或肝內膽汁鬱積時, 鐵/銅比值1。

靛氰綠試驗:靜脈注射ICG後, 15min抽血檢查。

正常人ICG的平均瀦留量為注射劑量的10%, 肝臟有實質性損害時ICG的瀦留量增加。 此法已基本上替代了傳統的磺溴酞鈉排泄試驗。

4.免疫學檢查 甲、乙、丙、丁、戊、己、庚型病毒性肝炎的抗原-抗體系統檢測有助於各型肝炎病原學的診斷。 甲胎蛋白的檢測對原發性肝細胞性肝癌的診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時IgM明顯升高, 且血清內抗腺粒體抗體及抗平滑肌抗體絕大多數可呈陽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