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 就比如肥胖型糖尿。 你知道肥胖型糖尿病症狀有哪些呢?其實得了糖尿病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那麼如何治療糖尿病呢?得了糖尿病怎麼辦才好呢?
肥胖型糖尿病症狀
一、肥胖型糖尿病症狀的症狀
1、輕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 中度或者重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四肢無力、易出汗、心悸等症狀表現。
2、胸部脂肪過度堆積, 可致低換氣綜合征:氣促、脈快、無力、易倦、嗜睡、紫紺, 二氧化碳分壓升高, 氧分壓、動脈氧飽和度下降。
3、消瘦(體重減少):病人體重減輕、形體消瘦, 嚴重者體重可下降數十斤, 以致疲乏無力, 精神不振。 同樣, 病程時間越長, 血糖越高;病情越重, 消瘦也就越明顯。
4、兒童肥胖運動不靈活, 不願參加活動, 易出汗、心慌、氣短亦是患兒活動後常見的症狀。 此外, 患兒抵抗力低, 易患呼吸道疾病, 部分患兒伴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等。
二、肥胖為什麼會引發糖尿病
1、共同土壤學說: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礎, 即患這幾種疾病的人都存在胰島素抵抗(IR)的情況。 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或組織主要是肝臟、脂肪和肌肉。 當患者的肝臟、脂肪或肌肉對胰島素生物學效應的反應性降低或喪失時就會出現胰島素抵抗的情況,
2、瘦素(肥胖抑素)抵抗:糖尿病患者的肥胖多是由瘦素抵抗引起的, 即患者體內脂肪的儲存量沒有被傳遞到大腦中, 因而大腦不能反射性地抑制脂肪的儲存, 進而導致肥胖。 越是肥胖的人其體內的瘦素越多, 且發生糖尿病的幾率也越高。
3、壞死因數過多:脂肪細胞可產生壞死因數, 而這種因數可抑制人體內的胰島素與血糖結合, 從而使血糖升高。 越是肥胖的人, 其體內壞死因數的數量就越多。
4、脂連素過少:脂連素有降糖、抗炎、對抗胰島素抵抗、抑制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等作用。 肥胖的人, 其體內的脂連素會明顯減少, 導致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得不到有效的發揮。
5、脂毒作用:肥胖可導致患者脂肪細胞內過量的脂肪外溢, 並沉積在脂肪組織以外的器官上, 進而可引起脂肪肝、動脈硬化等病變。
如何預防糖尿病
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有兩個方面造成的, 一個是遺傳造成的, 一個是環境造成的。 如果是遺傳傾向的人, 有糖尿病家族史, 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 更要注意別長得太胖。
糖尿病的預防分為三種
第一種預防是對高危人群進行選擇性干預, 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險因數的危害程度, 防止發生糖耐量降低, 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
第二種預防是指預防糖耐量減低者發展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第三種是預防是盡可能對糖尿病的早發現, 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控制肥胖是預防糖尿病的關鍵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很多, 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減少、肥胖、大量飲酒、精神緊張等, 都可能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
積極開展糖尿病預防, 讓全民瞭解糖尿病的誘發因素, 提高群眾的自覺防治意識, 及時控制發病因素, 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合理調整飲食結構, 控制蛋白質、脂肪、糖分的攝入。
有些人擔心多吃脂肪會引發高血壓、動脈硬化, 而相應的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這恰恰為糖尿病的發生提供了調節。
要增加活動量
運動能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 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 抑制肥胖, 減輕體重,
要保持精神愉快, 心情舒暢, 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冷靜對待, 妥善處置, 切忌情緒急躁、煩惱不安。
要定期檢查身體, 進行血糖, 尿糖檢測, 發現糖耐量減低時, 要積極加強預防。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1、上消
肺熱津傷:煩渴多飲, 口乾舌燥, 尿頻量多, 舌邊尖紅, 苔薄黃, 脈洪數。
上消症狀舌邊尖紅。
治法:清熱潤肺, 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2、中消
胃熱炙盛:多食易饑, 形體消瘦, 大便乾燥, 苔黃, 脈滑實有力。
治則:清胃瀉火, 養陰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黃連、梔子等。
3、下消
(1)腎陰虧虛:尿頻量多, 渾濁如胭膏, 或尿甜, 口乾舌燥, 舌紅, 脈沉細數。
治則:滋陰固腎。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龍骨、牡蠣、龜板、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蠶繭、黨參、黃芪等。
結語:得了糖尿病一定要注意及時地治療,否則你就會感覺到全身都沒有精神,經常性的頭疼頭暈,這樣不僅僅會影響到我們的家庭和工作,對於日常生活也會帶來很多的不便,並且控制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
結語:得了糖尿病一定要注意及時地治療,否則你就會感覺到全身都沒有精神,經常性的頭疼頭暈,這樣不僅僅會影響到我們的家庭和工作,對於日常生活也會帶來很多的不便,並且控制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