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新生兒面癱的分組診斷

新生兒面癱可因宮內或分娩時創傷或產鉗傷所致, 可表現為各支完全麻痹、各支輕癱、下支輕癱等等。 對全部新生兒面癱部位都應進行充分的評定和追蹤觀察, 應確定癱瘓範圍和程度, 為此可將患兒分為四組。

第一組:出生後三天內看到面癱, 面神經興奮性試驗能引起興奮性, 表明其遠端神經、運動終板和麵肌都存在, 且功能正常。 對此種患兒應以神經興奮性試驗追蹤觀察到有功能恢復的證據為止。

第二組:能引出興奮性, 但興奮閾值明顯升高, 表明即將出現除神經變化。 損傷可能發生在分娩過程中,

對於此種患兒還需要進行顳骨斷層攝片、聽反射試驗和Schirmer試驗。

第三組:不能引出興奮性, 提示面癱發生在宮內, 非產傷所致, 應考慮面神經和麵肌缺如, 可通過電刺激驗證, 如果沒有反應, 可能是因為沒有面神經或面肌, 如果有纖維顫動電位則提示有面肌存在。 對此種患兒應進行顳骨斷層攝片、聽反射試驗和Schirmer試驗。

第四組:出生三天以後看到的面癱, 這種情況相對比較複雜。 首先需要作面神經興奮試驗, 有興奮性提示有正常的運動軸索, 此時應連續刺激以確定功能的正常程度, 如不能引出興奮性, 應行肌電圖檢查。 如肌電圖電刺激無反應, 表明無面神經或面肌, 如有纖維顫動電位表明面肌正常, 應行斷層攝片和病變部位定位。

如肌電圖電刺激有反應, 但閾值升高, 或X線片、體征上證明是顳骨內段損傷時, 應進行探查。 如不能引出興奮性, 肌電圖呈電刺激無反應狀態, 多提示先天性損害, 則需進行肌肉活檢, 肌肉活檢證明無面肌時的患兒, 可在適齡用顳肌或嚼肌行動力肌轉移面部再造術, 如果面肌正常, 而是先天性面神經輕癱, 則需進行兩年以上的追蹤以確定畸形程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