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又到菊黃蟹肥時

老家坐落在裡下河畔, 皮岔河作為一條支流每天都在我家門前靜靜地流淌。 傍水而居的日子裡, 汛期捕蟹那可謂是我童年時的一大樂趣。

汛期一年兩次, 春汛在小麥將熟時, 此時的河蟹被人們稱作“麥黃蟹”, 而秋汛在大豆結莢飽滿時, 因此它們也被叫作“豆黃蟹”。 父親善捕蟹, 每次他總要先砍來毛竹劈成竹片, 然後把它們編成一種叫“籪”的簾子, 夜間行動時, 父親便把竹籪插入河底, 圍成一個個弧形, 開口朝向河水上游, 如同迷宮一般。 一旦蟹兒誤入“陷阱”, 那就有進無出等著就擒了。 父親隔段時間便去巡查一次,

運氣好的話, 一晚上下來可以捕捉到十多隻呢!對此我卻總是不得要領, 因此, 也只有跟在父親身後拎馬燈背魚簍的份兒。

食蟹最講活鮮, 同時又分季節。 初夏的麥黃蟹, 美在鮮嫩, 這種鮮味集中體現在尖臍的公蟹身上;中秋的豆黃蟹, 美在香濃, 這香濃之味便來自圓臍母蟹的那滿殼兒的蟹黃上。 俗話說:“夏吃尖臍秋吃圓”, 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還有一種特異的美味, 那就是蟹在脫皮時, 可能是受到了外界的干擾, 外邊的不及脫下, 內裡又生了一層, 人們稱之為“二夾皮”。 將蟹蒸熟後, 剝去外皮, 內裡一層皮柔韌香鮮, 稱得上是蟹中的極品了。 只是此蟹極少, 萬分難得, 我兒時有幸品嘗過半只, 也算是極為幸運了。

生熗醉蟹是最為鮮美的,

製作的季節多在菊花開放的秋日。 那時, 父親總要煮上一大鍋加兌了鹽、糖、花椒等配料的醃蟹湯水, 待湯水冷卻後再加入曲酒、蔥結、生薑、陳皮等輔料調勻製成醉鹵。 爾後, 取適量醉鹵裝進罎子裡, 將洗刷乾淨的鮮活河蟹放入鹵中醃制, 令其飽飲一腔, 香味內浸, 最後密封壇口, 半個月後便可食用。 每到開壇取蟹之時, 醇香之氣便會溢滿一室, 醉蟹肉質細膩膏黃鮮美, 慢慢打開蟹殼品嘗上一口, 淡淡的酒香, 濃濃的甘鮮, 清爽醇美, 滋味無窮, 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