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闡明, 但目前認為胃癌的病因是H .pylori 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一)病因1 。 幽門螺桿菌感染 1994 年WHO 屬下的國際癌腫研究機構將H 。 pylori 列為引起胃癌的第1 類(肯定)致癌原, 主要依據是:① 前瞻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H 。 pylori 感染可增加胃癌發病危險性2 。 8 ~6 倍。 ② H 。 p 刃ori 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Correa 提出的胃癌發病多階段模式(自淺表性胃炎依次演變為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胃癌)已被普遍接受, 因此有理由假設H 。 pylori 感染與胃癌發病密切相關。 ③ 1 998 年日本學者在僅用H 。 pylori 感染的蒙古沙鼠中誘發出胃癌,
2 。 環境因素 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 從胃癌高發區國家向低發區國家的移民, 第一代仍保持胃癌高發病率, 但第二代顯著下降, 而第三代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已接近當地居民。 由此提示環境因素與胃癌發病相關。 一些環境因素, 如水土中含過多硝酸鹽、微量元素比例失調等, 可直接或間接通過飲食途徑與胃癌相關;飲食習慣的改變可影響胃癌發生危險性。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處於低社會經濟水準,
3 。 遺傳因素 在胃癌發病中遺傳因素的作用不如在結直腸癌中重要, 胃癌家族性聚集少有報導, 但胃癌的家族史仍可能是一個危險因素, 雖然這也有可能反映了家庭成員共有的環境因素。 約1 %~3 %的胃癌屬遺傳性胃癌易感綜合征, 其中Dcadherin 基因突變所致的遺傳性彌漫性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是較為清楚的一種。 在青少年發生的胃癌中, 遺傳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些。
(二)胃癌的癌前變化胃癌很少直接從正常胃粘膜上皮發生, 而大多發生於原有病理變化的基礎上, 即癌前變化( precancerous change)。 1978 年WHO 專家會議將胃癌的癌前變化分為癌前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 )和癌前狀態(precancerous condition )兩類。 癌前病變指一類易發生癌變的胃粘膜病理組織學變化, 即異型增生(dysplasia) ;癌前狀態指一些發生胃癌危險性明顯增加的臨床情況, 包括:① 萎縮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腸化和惡性貧血):由於胃內微環境改變導致內源性亞硝基化合物形成所致。 隨訪研究表明, 中、重度萎縮性胃炎的胃癌年發生危險性(annual risk)為0.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