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血管瘤有哪些分類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 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 它起源於殘餘的胚胎成血管細胞, 發生於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 其中大多數發生於顏面皮膚、皮下組織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組織, 少數發生於頜骨內或深部組織。 頜面部血管瘤、血管畸形是常見病之一。

傳統的血管瘤分類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多見於嬰幼兒期, 發生在面部及口腔粘膜表淺部位。 由增生的毛細血管組成, 最常見是草莓狀, 微高出表面, 色鮮紅或紫紅,

邊界清楚, 壓之可退色, 稱為草莓狀毛細血管瘤。 如不高出表面, 呈大片平坦紅色斑者稱為葡萄酒斑。

(2)海綿型血管瘤:見於面部及口腔粘膜深部, 由擴大的靜脈管或竇腔所構成。 病變隆起於皮膚或粘膜表面, 並向深部組織擴展, 透過皮膚可見病變呈青藍色, 形狀不規則, 表面高低不平, 柔軟如海綿樣, 壓之可縮小, 壓力去除後立即恢復原狀, 頭低時增大。 可摸及硬結狀靜脈石, 穿刺可抽出血液。 可累及頜骨, 並可影響面容, 引起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礙。

(3)蔓狀血管瘤:是動脈和靜脈直接交通的脈管畸形, 病變區皮下擴張血管呈蔓狀迂曲, 有明顯搏動和震顫, 聽診可有吹風樣雜音, 表面皮膚呈暗紅色。

新的分類方法:八十年代Mulliken和Glowacki等提出了生物學分類方法。

將“血管瘤”分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兩大類別。 即依照血管病變的組織發生上的不同來分類。 具有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的為血管瘤, 而不具增殖傾向的血管內皮及襯裡組成的血管病變為血管畸形。 由於血管的來源及組織學上的分類有毛細血管、靜脈、動脈三大類。 因此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就是這三種血管發生的“增殖”或“畸形”病變。 同時可能出現三種血管交叉合併的“畸形”或“增殖”。 另外從血流的物理狀態角度又可將血管畸形分為低流速血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

新的分類方法進一步從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的生物學特性方面區別各種血管病變, 對血管病變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方法的選擇及判斷其預後等方面有更為實際的臨床指導作用。

真性血管瘤(Hemangioma),包括草莓狀血管瘤(StrawberryHemangioma)和混合性血管瘤(Mixedhemangioma), 其特點是病變多在出生後1個月內出現, 生長迅速, l歲左右可停止生長, 有的可逐漸退化。 但據我們觀察, 頭面部血管瘤相當一部分很少退化, 故必須早治。 另一類為血管畸形(VasculrMalformation),包括葡萄酒色斑(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PlexiformHemangioma), 它們多在出生時發現, 不會自行退化。

血管瘤具有快速生長的特點, 特別是在生後第一年。 儘管血管瘤是良性的, 但它能破壞周圍組織, 有些血管瘤呈浸潤性生長, 從而造成兒童美容缺陷。 另外也可導致功能障礙。 在少許情況下, 血管瘤又有惡性進程特點, 可出現諸多的併發症如:潰爛、出血、感染等,

甚至危及患兒的生命。 所以出生後如發現有血管瘤應及時就醫, 在病變較局限時採用手術等治療可較徹底消除病變, 由於病變局限, 手術也不致引起較嚴重的面部畸形, 如不及時治療, 瘤體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大, 此時切除後可因大面積組織缺損導致嚴重術後畸形;甚至可由於波及重要結構而不能根治, 某些血管瘤(如頜骨中心性血管瘤)可突然破裂, 造成致死性大出血, 這種類型的血管瘤也應及時就醫, 在醫生的指導下, 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和時機, 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手術, 可大大降低手術風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