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認識不清 “腳氣”難除

腳氣”, 也叫“香港腳”, 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 患上“腳氣”時, 雙腳趾間或足底、足側可出現發紅、起水皰、脫皮現象。 在溫暖潮濕的季節。

如春夏, 腳部可出現輕度到重度的瘙癢;在冬天, 部分人腳部可出現肥厚、粗糙、“開冰口”現象;如搔抓劇烈, 還可繼發細菌感染, 如丹毒、淋巴管炎、蜂窩織炎等, 對患者的生活品質產生較大的影響。

既然“腳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 那麼針對引發感染的真菌進行抗菌治療, 應該就可以治癒“腳氣”。 既然如此, 為什麼每年還會有那麼多“腳氣”患者複診呢?原因在於人們對之還存在不少認識誤區。

診斷不清, 就行治療 千萬不要想當然的認為發生在足部的疾病都是“腳氣”。 其實發生在足部的疾病有多種多樣, 真菌感染引的 “腳氣”只是其中的1種。

“腳氣”的診斷很簡單, 有經驗的皮膚科醫生從臨床表現即可診斷, 八九不離十, 但仍需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如濕疹、掌蹠膿皰病等。

因此, 醫生往往要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 如真菌的顯微鏡下檢查或培養, 這樣既可診斷“腳氣”, 也可排除其他疾病。

只有在診斷明確的情況下進行治療才是有意義的, 否則, 要麼治療無效, 要麼因治療方向相反而引發“腳氣”加重。

只顧止癢, 不找病根

“腳氣”發作時, 患者往往瘙癢難忍, 恨不得將皮膚換了, 因此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

自已買藥或用他人推薦的“偏方”進行止癢處理。 不可否認, 有些藥物或偏方確實可以臨時止癢。 可是, 在一時的痛快背後, 這些藥物或偏方往往可加重“腳氣”或引起更嚴重的接觸性皮炎。

症狀緩解, 不再用藥

引起“腳氣”的真菌相當頑固, 抗真菌治療一定要合理、足量。 針對不同類型的“腳氣”, 治療的時間要求會有所不同, 但有一原則是相同的, 那就是症狀完全緩解後, 仍應堅持再塗藥一周, 以免“腳氣”死灰復燃。

只治“腳氣”, 不顧甲癬

部分“腳氣”患者, 很有可能同時患甲癬, 即俗稱的“灰指(趾)甲”。 同時患了“腳氣”和甲癬的人, 由於某些原因, 如經濟不允許或認識上不到位, 往往只治“腳氣”, 對甲癬不管不顧。

這種“顧此失彼”的治療方法,

實不可取。 患了甲癬的指(趾)甲相當於一個“種子庫”, 即使治好了“腳氣”, 甲癬這個“種子庫”仍會隨時將真菌重新“播種”到足部皮膚上, 因此, 只治“腳氣”而不管甲癬, 是沒法徹底治癒“腳氣”的。

只重治療, 不重預防

搞清診斷, 合理、足量用藥, “腳氣”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但是, 平時不注意衛生習慣的養成, “腳氣”很容易復發。 從一定意義上講, 預防“腳氣”復發比治療更為關鍵。

首先, 穿過的鞋襪要進行消毒, 如暴曬, 或乾脆棄之, 平時應勤洗腳、勤換襪鞋, 穿透氣鞋, 保持局部乾燥。 其次, 不用別人的鞋襪、腳盆和擦腳布, 家人有“腳氣”的, 應同時治療。

再者, 手足多汗者可在局部撲痱子粉、枯礬粉等, 洗腳後要用毛巾擦乾。

最後, “腳氣”經常反復發作者, 可用一些中藥熬水泡腳,

如百部、苦參、蛇床子等;也可穿一些有抗真菌作用的鞋襪, 或在鞋襪中撒一些達克寧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