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醫中醫治療奶癬 讓孩子健康成長

嬰兒濕疹中醫稱奶癬, 又名「胎斂瘡」。 多為體質過敏, 為風濕所襲, 搏於氣血而發。 分幹、濕二型。 起初形如粟粒, 散在或密集, 疹色紅, 搔之起白屑, 其形如癬疥而不流津水的, 為「幹斂瘡」, 偏于風熱盛。 如皮膚起粟, 搔癢無度, 破則流水, 浸淫成片, 甚至可以延及身體其它各部, 為「濕飲瘡」, 偏於濕熱重。 此證常使患兒躁煩, 睡臥不安, 病久皮膚可有苔癬樣變化, 若皮損滲出液減少, 膚紅減退, 為好轉的現象。 本病即「嬰兒濕疹」。 多見於肥胖嬰兒, 通常在生後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發生。 好發於顏面及皮膚皺褶部, 也可累及全身。

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輕至痊癒。 但也有少數病例繼續發展至兒童期甚至成人期。 當您的孩子得了此病, 別擔心, 在下面將為你介紹幾個治療方法。

一、西醫

1、內治法:

服用非那根糖漿或苯海拉明糖漿, 也可與複方維生素B糖漿、維生素C等一起服用。

具體做法是, 0.2%苯海拉明糖漿1-2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 或用撲爾敏0.35毫克/公斤體重/日, 分3-4次口服。

2、外部:

局部可搽2.5%地塞米松冷霜、氧化鋅糊劑, 冬季可加用10%魚肝軟膏或50%甘油。

如果皮膚損害表現為化膿發炎, 應使用紅黴素眼膏或其它抗生素軟膏。 在使用時要搽得薄一些, 每天搽3次為宜。

糜爛滲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再外搽氧化鋅油, 滲液減少時外塗硼鋅糊, 每天2-3次

乾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餾油或煤焦油軟膏或塗可的松膚輕鬆軟膏,

每日2-3次。

二、中醫

中藥治療

1、黃柏面30克, 寒水石面15克, 青黛面3克。 將藥物用香油調塗患處, 每日搽2次。

2、黃連30克, 枯礬15克。 將藥物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 配成軟膏外塗患處。

3、地骨皮30克, 鮮女貞葉60克, 川黃柏15克, 青黛30克, 生大黃30克, 松花粉30克, 枯礬9克。 將前鮮女貞葉及地骨皮煎湯, 放至溫熱後洗患處, 洗後用毛巾吸幹水分, 將後面5味藥共研成的極細粉搽患處。 每日早、晚各1次, 連續使用3-5天可治癒。 中藥治療奶癬——方二:

4、生大黃12克, 川連12克, 黃柏12克, 苦參12克, 蒼耳子12克。 將藥物加水煎湯, 外洗患處。 每日3次, 每次15分鐘。 若滲出液量多, 可加枯礬15克。

5、茶葉末30克。 將藥物加水煎湯, 趁熱外洗患處。 之後用藥物敷患處。

每日2-3次。 適用於皮膚褶皺出現紅腫潰爛的濕疹

6、僵蠶適量。 去嘴研磨, 加水煎湯, 外洗患處。 1日1次或2日1次。 可給濕疹患兒服用非那根糖漿或苯海拉明糖漿, 也可與複方維生素B糖漿、維生素C等一起服用。 局部可搽2.5%地塞米松冷霜、氧化鋅糊劑, 冬季可加用10%魚肝軟膏或50%甘油。 如果皮膚損害表現為化膿發炎, 應使用紅黴素眼膏或其它抗生素軟膏。 在使用時要搽得薄一些, 每天搽3次為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