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頸椎治療重在"自救" 白領教師兩招還你好頸椎

現在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頸椎問題, 可以說頸椎保養是預防遠勝於治療, 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檢測, 看看自己頸椎有沒出問題!正常的頸椎活動範圍是:屈曲(低頭)35°~45°, 後伸(仰頭)35°~45°, 左側屈45°, 右側屈45°, 左側旋轉60°~80°, 右側旋轉60°~80°。 如果運動障礙, 是亞健康的表現。

低頭、仰頭障礙

低頭(屈曲)運動障礙:多見於生理曲度加大, 或者生理曲度消失。 如果不及時調理, 就會出現頭暈、頭痛、血壓波動(偏高或偏低)。

仰頭(後伸)運動障礙:多見於頸椎椎曲消失, 甚至反弓, 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會伴有頭暈、頭痛, 如果不及時調理, 嚴重的會導致椎管狹窄。

自我康復法:虎項擒拿式。

防治機制:此為頸肌自我按摩推拿的方法, 可使粘連松解, 缺血者增加血運, 提高肌容積, 增強肌張力。

體操方式:直立稍仰頭, 雙手合攏頸後, 用腕關節拿捏頸後肌肉, 並提拔8×4次。

注意事項:掌力要沉穩, 不要拿傷皮膚。

側屈運動障礙

多見於頸椎椎體移位、側彎, 左側屈障礙者多是椎體向右旋轉, 向左側彎;右側屈障礙者多是椎體向左旋轉, 向右側彎。 椎體旋轉、側彎, 如果不及時調理, 椎體的旋轉、側彎會引發疾病:發生在下段頸椎, 往往伴有肩背痛和上肢麻痹;發生在上段頸椎多伴有頭暈、頭痛。

自我康復法:側頸雙肩松胛式。

防治機制:側屈後, 可使屈側肌肉鬆弛, 伸側肌肉緊張, 松肩運動使其各組肌肉起止點受到牽拉、抖動,

松解粘連、恢復肌力。

體操方式:正立、自主側頸, 雙手下垂, 抖、搖動雙肩帶胛, 先前搖8×2次, 再後搖8×2次, 上下抖動8×2次。

注意事項:如松肩過程, 自感有麻痹者, 為已有肌肉粘連, 應加大力度。

旋轉功能障礙

多見於頸椎曲度消失、變直甚至反弓的狀態。 如果不及時調理, 向左旋轉障礙會出現胸悶、心跳症狀, 向右旋轉障礙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下降的症狀。

自我康復法:抱肩轉胸式

防治機制:運動肩胛內大、小菱形肌對胸椎中軸位的穩定作用(左右平衡), 左右轉動胸廓, 調節肩胛內肌肉對胸椎的平衡力, 糾正胸椎關節錯縫。

體操方式:正立、雙手抱緊兩肩, 左右轉搖胸廓各8×4次。

注意事項:轉胸時, 儘量腰胯不動。

抱背轉胸式

防治機制:雙手抱腰背部, 以穩定二組肌肉交匯處, 轉動胸廓, 使之肌力協調平衡, 久坐充血可消散, 損傷可恢復。

體操方式:正立, 雙手轉向背, 掌心按壓腰背部, 轉動胸廓, 左右轉動各8×4次。

注意事項:轉動胸廓, 頭頸隨轉但骨盆不轉。

拍牆松筋式

防治機制:可調整胸椎側彎繼發頸曲紊亂。

體操運動:直立兩手抱肩, 背斜靠牆, 立正將背往牆上拍打, (也可在靠背椅上拍打), 力度以自我感覺無痛苦, 每次拍打50~100下。

注意事項:有冠心病和支氣管哮喘者慎用, 如心臟病做了支架手術者禁用。

白領教師學會兩招拯救頸椎

白領, 教師, 司機等有頸椎病不足為奇, 治療頸椎病重在預防, 多運動多伸展, 才能更好地預防頸椎病來襲。 防治頸肩不適、頸椎病的關鍵是調整姿勢和加強功能鍛煉。

說到後者, 平時堅持練兩個簡單的動作就行。

頸椎勞損, 主要是穩定性下降, 進而出現骨質增生、韌帶勞損或鈣化、關節錯位等, 最後影響到脊髓、神經、血管, 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 頸椎的穩定性依靠肌肉、韌帶、關節囊來維持, 這些組織在中醫眼中都稱為“筋”, 通過鍛煉可以加強。

第一個動作叫“與項爭力”, 方法是:兩隻手放到頸後, 用力向前拉頸部, 頭部則用力向後仰, 同時兩手的食指、中指從上到下依次按壓第一節到第七節頸椎的突起。 每次堅持30~60秒, 每天做10次。 通過自我力量對抗, 能鍛煉頸部肌肉, 從而加強頸部的穩定性。 這個動作在急性期做, 還可以起到緩解肌肉痙攣的作用。

第二個動作叫“聳肩後旋”,

顧名思義, 就是先聳肩, 再做肩關節的後旋。 這個動作主要鍛煉的是肩關節周圍的多組肌肉。 長時間伏案的人總愛窩在辦公桌前, 常會感到後脖頸和肩膀的部位發緊, 這種頸肩不適往往是頸椎病最早的表現。 聳肩後旋的動作與平時的姿勢相反, 能加強肩部、背部的肌肉力量, 從而達到防治頸椎病的效果。 此動作10次為1組, 每天練習10組以上, 效果顯著。

經常久坐, 站立時間長的人需多保護自己的頸椎, 頸椎患病很容易導致供血不足等情況, 大家需要引起重視, 平時保持適當運動量, 科適當運用按摩等方法舒緩緊張, 及時給頸椎減壓, 能讓你的頸椎經久不衰, 保證健康不減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