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常識>頸椎病>正文

艾炷灸法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操作方法有哪些?

艾炷灸法是將純淨的艾絨放在平板上或手心裡, 用手捏搓成圓錐形的艾炷。 小者如麥粒大小, 中等大小如棗核或半截橄欖等大小不一。 灸時每燃完1個艾炷, 叫作1壯。 艾炷灸又分直接灸與間接灸兩類。

(1)、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 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 直接灸根據是否留有瘢痕可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兩類。

① 瘢痕灸:又名化膿灸, 施灸時可先將所灸處塗以大蒜汁, 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 然後將黃豆或棗核大小的艾炷置於腧穴上施灸。 由於局部皮膚燒灼燙傷, 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 5~6周左右,

久瘡自行痊癒, 結痂脫落後而留下瘢痕。 化膿灸是局部組織的無菌性化膿現象, 能改善體質, 增強機體抵抗力而達到治療效果。

② 無瘢痕灸:將大小適宜的艾炷, 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 當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 即可更換艾炷再灸。 連續灸完3~7壯為止。 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 因其皮膚無灼傷, 故灸後不化膿, 不留瘢痕。 一般虛寒性疾患, 均可採用此法。

(2)間接灸:又稱隔物灸, 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 進行施灸的方法。 常用的有隔薑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蔥灸、隔附子餅灸、隔胡椒灸等。 頸推病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①隔薑灸:將鮮姜切成厚約1釐米的薄片, 中間以針刺數孔, 置於施灸部位, 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 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一般每次選2~3穴, 每次灸2~3壯。 本法對於風寒濕痹型頸椎病有較好療效;

②隔鹽灸:一般用於神闕穴, 是指用純淨的食鹽填敷於臍部, 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 上置大艾炷施灸(圖7 —6);③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

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釐米、厚約0.8釐米的附子餅, 中間以針刺數孔, 置於應灸腧穴或患處, 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