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寶寶患了扁桃體炎須注意

靚靚已是醫院兒科的“老病號”了, 稍微不注意她便發燒感冒、扁桃體發炎腫大、嗓子痛、不敢咽東西, 有時還發高燒。 而且每次都要打針、吃藥個把星期才能好轉。 近半年來, 幾乎每個月都要到醫院“報到”, 這不僅給寶寶帶來生理上的痛苦, 也給爸媽帶來極大的精神負擔。 有時真恨不得把那個總出毛病的扁桃體“一切了之”。 可是有的醫生又說扁桃體是機體免疫系統的一名成員, 應盡可能地保留。 孰是孰非, 靚靚的媽媽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扁桃體是否該提前“下崗”

既然小兒扁桃體經常“惹事生非”, 有些人認為把它摘除就會一了百了。

其實, 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前面我們已提到扁桃體的免疫防禦功能, 即使扁桃體腫大, 其功能依然存在, 仍起著防衛作用。

扁桃體是人體的一個免疫器官, 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禦門戶, 可抵禦侵入機體的各種致病微生物, 起到一定的抗病作用。 特別是在寶寶4歲以前, 作用尤其重要。 扁桃體是人體天然屏障, 像忠實的門衛, 守衛在咽喉重地。 扁桃體不僅能產生淋巴細胞, 還能參與抗體製造, 抵制和消滅自口鼻進入的致病菌和病毒, 防止疾病發生。 假如因扁桃體發炎而把它切除, 就等於去掉了衛士, 病菌襲來, 長驅直入, 極易引發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臨床上能看到以前做了扁桃體切除術的患兒,

扁桃體窩殘留的扁桃體還會發炎, 有的引發了慢性咽炎、肺氣腫。 因此, 寶寶4歲之前, 一般情況下, 最好不要讓扁桃體提前“下崗”。

扁桃體疾病的防治

1、扁桃體疾病的預防

無論是扁桃體炎還是扁桃體肥大, 只要採取一些措施, 是可以避免或減少發生的。

⑴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中的免疫因數, 對提高寶寶的免疫能力有重要作用。

⑵合理添加輔食。 在寶寶4~6個月左右, 可以逐漸給寶寶添加米糊、蛋黃、稀粥等。

⑶衣著適應氣溫變化。 寶寶怕熱, 衣著不能過多, 不僅季節交換時要及時增減, 早中晚、室內室外、活動前後, 都要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作調整。

⑷積極鍛煉。 1歲以內的小寶寶, 可以由爸媽帶著進行必要的被動鍛煉, 如手臂操、翻身與爬行鍛煉等。

2、扁桃體疾病的治療

扁桃體炎急性期, 必須堅持抗感染治療為主, 支持治療為輔的治療原則。

⑴藥物治療:抗感染治療主要針對病原菌選擇有效的抗菌素。 青黴素對較常見的鏈球菌感染有效, 可作為首選藥物。 然而, 近年來許多細菌已發生了變異, 產生耐藥菌, 普通的青黴素可能無效, 此時必需採用更強效的抗菌素才能控制炎症。 非常嚴重的感染有時需要住院治療。 抗菌素療程一般需用7天左右。

⑵支持治療:鼓勵寶寶少量多次喝水, 飲食宜清淡並富含維生素, 多吃西瓜、鴨梨等時令水果。 對胃口差、進食少又高燒不退的寶寶, 應防止脫水, 可酌情輸液, 補充維生素C。 體溫超過39℃時, 應給寶寶服用適量的退熱藥。

⑶手術治療:

適應症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考慮扁桃體摘除手術:a.當扁桃體極度肥大, 影響了鼻子通氣、發音、呼吸和吞咽時;b.慢性扁桃炎反復急性發作, 每年發作6~7次, 明顯影響寶寶身體發育或日常生活;c.已有腎炎、風濕病、關節炎等併發症, 即使發作次數不多, 為了清除病灶, 也有必要手術;d. 扁桃體角化症或扁桃體上生有腫瘤、結石、息肉樣增生、囊腫和其他的良性腫物時;e.扁桃體周圍膿腫, 即使只發生過一次, 也應手術摘除。

禁忌症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應考慮扁桃體摘除手術:a.急性扁桃體炎發作時, 一般不施行手術, 需炎症消退後3~4周方可手術。 因為此時寶寶發燒, 扁桃體充血, 手術後傷口容易出血或出現繼發感染。 b.患有造血和凝血系統的疾病,

如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紫癜等, 都不宜手術。 因為扁桃體手術後, 機體需要靠扁桃體窩內的血管自行收縮, 血液凝固止血。 c. 在腎炎、肝炎、風濕病、結核等疾病的活動期時不宜手術。 此時手術會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Tips:扁桃體切除術

普通的扁桃體切除術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的。 扁桃體周圍有一層包膜, 醫生用特殊的器械將扁桃體與其周圍的包膜分離, 手術後7 ~10天即可以痊癒。 4歲以上的寶寶手術效果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