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虛濕熱型:李某, 女, 27歲。 2010年10月8日初診。 患者主訴口腔潰瘍反復發作5年。 伴口中發黏, 大便偏稀, 日行2~3次, 腸鳴, 白帶色黃偏多。 舌淡紅苔薄白, 脈沉細。
處方:黃芩10, 黃連6克, 法夏10克, 乾薑6克, 黨參15克, 白術12克, 苡米30克, 炒扁豆15克, 山藥30克, 茯苓15克, 陳皮10克, 升麻10克, 炙甘草10克, 射干10克, 茵陳15克, 黃柏10克, 7劑, 水煎服。 二診時口腔潰瘍明顯好轉, 效不更方, 遂守上方略事加減囑患者續服7劑以補其虛。
本例實屬本虛標實之證。 脾胃氣虛, 一則津液不化而凝聚成濕, 故見口中黏膩, 大便稀溏, 白帶偏多, 正如繆希雍所說:“白帶多是脾虛”;二則飲食不化而氣血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