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都具有惡性程度低, 發展緩慢, 容易發現及方便活檢的特點, 容易作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故預後良好。 茲就其臨床症狀體征我們將做如下分述。
1、鱗狀細胞癌
早期的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臨床表現上無明顯區別。 但是鱗狀細胞癌多發生于長期不正常狀態的皮膚, 往往是由角化病、粘膜白斑病或其他癌前疾病轉變而成。
初起皮膚損害往往是一個乾燥的、如小米粒至黃豆大堅硬之丘疹或小結節, 表面呈黯紅色或有毛細血管擴張, 粗糙不平, 中央有緊密附著的角質物,
在較短時間內, 形成一個乳白色顆粒或壞死組織的癌性潰瘍。 有時形成相當深度的潰穴, 狀似火山噴口, 合併感染則有粘稠膿液, 臭味異常, 自覺疼痛, 有的鱗狀細胞癌向外發展, 可與深部組織粘連, 形成基底廣闊的贅生物, 外表像乳狀或菜花樣腫瘤
本病發展較快, 破壞性大, 可伸入結締組織、軟骨、骨膜及骨骼, 常可發生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晚期可發生內臟轉移。 尤其是粘膜的鱗狀細胞癌往往容易轉移。
2、基底細胞癌 一般分為4型, 最常見的是結節潰瘍型。
(1)結節潰瘍型:初起是表皮出現一個小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蠟樣小結節,
結節可逐漸擴大或新的損害在附近出現, 相互融合, 形成一個有蠟樣光澤的盤形斑塊, 中央往往結成棕色、黃褐色或黯灰色痂, 繼而痂下發生潰瘍, 逐漸擴大, 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整形潰瘍, 大小自指甲蓋至銅錢大小不等, 潰瘍邊緣堅實及卷起, 往往呈半透明狀並凸凹不平, 周圍皮膚無炎症, 底部呈珍珠樣或蠟樣外觀, 有時損害表面完全為痂所覆蓋。
潰瘍緩慢向四周及深部擴展, 有如鼠咬狀, 形成基底細胞癌的一種典型臨床形態, 名為侵蝕性潰瘍。
(2)色素型:結節較平面淺, 損害與結節潰瘍型相同。 由於含有較多色素, 損害邊緣除有珍珠色光澤外, 還點狀或網狀黯棕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斑, 中央部分亦可見有色素沉著, 結痂後揭痂容易出血, 痂下可呈黯棕色甚至炭黑色顆粒狀, 與惡性黑色素瘤類似, 容易誤診。
(3)硬斑狀或纖維化型:常見於頭頸部, 為堅硬淡黃色或黃白色斑塊, 略微隆起, 邊界不清,
(4)淺表型:皮損表淺, 多發生於軀幹, 呈一片或數片浸潤性紅斑, 表面脫屑或結痂, 邊緣或整個皮損稍隆起, 至少有一部分邊緣呈細小珍珠樣或線條樣堤狀。 本型最後可纖維化。 類似銀屑病、濕疹或脂溢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