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是名職業女性, 在公司裡和同事的關係雖然不錯, 可煩惱的事卻是天天有。 因為芳芳的共情心理很嚴重, 她總是把別人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 認為自己對別人好是份內的事, 而把別人對自己好看成是恩惠。 和朋友在一起時, 朋友不開心或碰到什麼煩心事她會盡力幫忙, 若幫不了, 就會一個人悶悶不樂, 心情差到極點。
芳芳也曾在心裡一遍遍勸誡自己:別人有困難別人會解決的, 自己沒必要也跟著痛苦不堪。 然而, 一遇到別人有什麼事, 芳芳比人家本人還著急, 弄不好還讓對方反感, 她自己也覺得挺累。
這種過度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響的心理情緒, 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捲入程度過高”。 心理捲入程度過高是指個人在心理上與環境資訊的關聯程度過高。 例如, 在人際交往中, 有人會過分地關心朋友的事情, 朋友遇到困難了, 他比朋友還憂心忡忡;朋友辦事出現失誤, 他比朋友還內疚和自責。
心理捲入程度過高的人, 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總是把自己和周圍的環境聯繫在一起, 導致情緒波動大, 行為控制不當, 進而出現心理問題或人際關係障礙。
造成心理捲入程度過高的原因, 通常是因為當事人不自信。 比如特別在乎別人的議論, 擔心遭到別人的否定和排斥。 此外, 由於個體心理獨立性發展不完善,
解決心理捲入程度過高的問題, 一是要信任別人, 相信別人能為自己的事負責、能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不要越俎代庖, 負自己不該負的責任。 二是加強自信和獨立性, 有自我價值觀與生活支撐點, 只有消除在心理上對他人的依賴, 才能駕馭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不要對人太好了!好事幾乎都被做盡了, 也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對一個有勞動能力、理智健全的人來說, 獨立、付出都是內部的需要。 人際關係中如果不能相互滿足某種需要,
人際交往要有所保留, 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一次做盡”, 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會專關係融洽、密切。
留有餘地, 適當地保持距離, 因為彼此心靈都需要一點空間。 如果你想幫助別人, 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係, 那麼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 讓別人有所回報, 不至於因為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係。 而“過度投資”, 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 就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 留有餘地, 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