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退燒的6種方法和4大誤區

寶寶發燒怎麼辦呢?寶寶發燒怎麼退燒才正確呢?寶寶發燒怎樣物理降溫?老人會告訴媽媽幫孩子捂汗就可以退燒, 真的是這樣嗎?這種物理降溫法有無可取之處呢?專家表示, 捂汗為寶寶退燒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不僅不會起到退燒的作用, 還會危害到孩子的健康。 那麼, 要如何正確的為寶寶退燒呢?

寶寶退燒的6種方法

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若家有冷氣, 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 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 使體溫慢慢地下降, 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

則表示需要溫熱, 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脫掉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表示需要散熱, 可以少穿點衣物。

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 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 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 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 也會吸收體熱。

睡冰枕:有助於散熱, 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 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 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 使用退熱貼也可以, 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 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多喝水:以助發汗, 並防脫水。 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 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使用退燒藥: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

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接下來, 再來看看為寶寶退燒的誤區有哪些吧。

寶寶退燒的4大誤區

誤區一:捂汗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捂汗”來退燒, 但是, 兒童的汗腺不發達, 通過“捂汗”, 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 對兒童來說, 往往越捂體溫越高, 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征”(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 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 在兒童發高燒的時候, 往往肢體迴圈會變差, 手腳摸起來並不熱, 反而有些涼。 若出現手足發涼、怕風, 喜歡依偎在媽媽懷裡, 有可能很快出現發熱。 所以, 家長別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

誤區二:發低燒急於吃退燒藥

剛出生才十幾天的新生兒, 著涼發燒38攝氏度,

家長心急如焚, 到醫院後馬上要求醫生開退燒藥, 覺得不吃退燒藥, 孩子持續發燒會燒壞腦。 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不能使用退燒藥。 事實上, 一般情況下, 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 因為新生兒體質弱, 體表面積大, 服用退熱藥劑量難以掌握, 容易出現虛脫或者胃腸道的損傷。

誤區三:高熱不吃退燒藥, 非等醫生給藥

孩子都已經燒得滿臉通紅, 體溫都升高到39攝氏度了, 家長還不給孩子積極降溫, 非等見了醫生不可。 這樣的父母還真不少見, 他們不給孩子降溫的目的是, 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 孩子如果燒到38.5攝氏度以上, 就應該及時降溫, 可以儘快吃退燒藥。 吃退燒藥一般不影響醫生對孩子疾病的判斷。

現在門診病人多, 等候的時間長, 孩子都已經高燒才抱來醫院, 再掛號、交費、候診, 還得三四個小時才能見到醫生, 這對兒童來說非常不利, 因為長時間高熱不處理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情況發生。

誤區四:不吃藥只吊針

在門診, 醫生常遇到一些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吊針, 說是吊了針孩子可以快點退燒。 兒童發熱原則上不給予吊針, 因為感冒咳嗽80%-90%是感染病毒, 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 還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現在家長帶孩子看病, 動不動就要求醫生給打吊針, 以為這樣能比口服退燒藥來得快。 其實, 目前兒童口服的退燒藥如對乙醯氨基酚等服用後30分鐘就能起效, 起效並不比打點滴慢, 更重要的是這些口服退燒藥副作用小,

比較安全, 而一些退燒針劑, 可引起腸胃黏膜損傷, 如果注射劑量過大, 會使孩子出汗過多、體溫迅速下降, 易引起虛脫。 事實上, 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 注射次數多了, 不僅讓孩子食欲下降, 胃腸功能紊亂, 還可能出現免疫功能低下。

寶寶發燒怎麼退燒?正確的退燒方法才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