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退燒有四種方法 需避免三大誤區

在生活中, 有的家長在發現孩子發燒後, 都會讓其服用退燒藥以儘快的達到治療的效果, 事實上, 孩子通過吃藥來治病的方法對身體是有損傷的, 而一些常見的退燒誤區, 也需要家長積極避免。

寶寶退燒的方法:

1、酒精擦拭。 用毛巾從頸部開始擦拭, 從上往下擦, 以拍擦方式進行, 腋窩、腹股溝處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膚微微發紅, 有利於降溫。

2、溫水擦浴。 將毛巾用溫水浸濕, 搽拭身體, 可以幫助降溫。

3、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緩解不適, 幫助降溫。

4、冰袋冷敷。 用一次性醫用矽膠手套裝水打結放冷凍櫃, 凍成固體後取用, 包上毛巾敷在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 可以反復使用。

常見誤區:

誤區一:捂汗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捂汗”來退燒, 但是, 兒童的汗腺不發達, 通過“捂汗”, 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 對兒童來說, 往往越捂體溫越高,

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征”(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 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

在兒童發高燒的時候, 往往肢體迴圈會變差, 手腳摸起來並不熱, 反而有些涼。 若出現手足發涼、怕風, 喜歡依偎在媽媽懷裡, 有可能很快出現發熱。 所以, 家長別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

誤區二:高熱不吃退燒藥, 非等醫生給藥

孩子都已經燒得滿臉通紅, 體溫都升高到39攝氏度了, 家長還不給孩子積極降溫, 非等見了醫生不可。 這樣的父母還真不少見, 他們不給孩子降溫的目的是, 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

如果燒到38.5攝氏度以上, 就應該及時降溫, 可以儘快吃退燒藥。 吃退燒藥一般不影響醫生對孩子疾病的判斷。

現在門診病人多, 等候的時間長, 孩子都已經高燒才抱來醫院, 再掛號、交費、候診, 還得三四個小時才能見到醫生, 這對兒童來說非常不利, 因為長時間高熱不處理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情況發生。

誤區三:發低燒急於吃退燒藥

剛出生才十幾天的新生兒, 著涼發燒38攝氏度, 家長心急如焚, 到醫院後馬上要求醫生開退燒藥, 覺得不吃退燒藥, 孩子持續發燒會燒壞腦。

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不能使用退燒藥。 事實上, 一般情況下, 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 因為新生兒體質弱, 體表面積大, 服用退熱藥劑量難以掌握, 容易出現虛脫或者胃腸道的損傷。

在日常生活中, 要想讓寶寶的發燒症狀儘快的得以緩解,

家長在退燒的方法選擇上, 就可以採取文中所述的四種方法, 但需注意的是, 為了避免陷入治療的誤區中而讓患兒的病情加重, 家長在平時還要注意避免以上三大誤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