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的骨科疾病, 是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等多因素引起來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 那麼, 得了骨關節炎有什麼表現?
骨關節炎的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 常發生於晨間, 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 但如活動過多, 疼痛又可加重。 另一症狀是關節僵硬, 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 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 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哢嗒”聲, 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以僵硬為主、勞累、受涼或輕微外傷而加劇, 肢體從一個部位換到另一個部位時困難, 稍活動疼痛僵硬很快減輕。 如:早晨起床或久坐後起立時, 出現僵硬、疼痛, 症狀顯而易見, 經由活動後關節症狀減輕或消失, 初期出現此症狀不被重視, 如不趁早就診, 病症易惡化。
每1-2年急性發作每次, 發作時關節輕微腫脹或有少量積液, 有的時候關節活動出現摩擦感, 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到了後期, 骨關節炎的症狀則呈現為夜間休息時能疼醒, 疼痛為持續不斷, 直至關節變形, 腫大, 功能活動受到障礙生活無法自理。 骨性關節炎起病緩慢。 症狀多出現今40歲以後, 隨年齡增長而得病者增加。 女性朋友的得病率高於男性。
專家提醒:關節炎患者應當積極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