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為一種退行性的病變, 又稱做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 臨床表現是為緩慢的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 那麼, 骨關節炎有什麼臨床症狀呢?
臨床表現原發性骨關節炎常在中年以後發病, 發病率隨增齡而增加, 受累關節一般為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 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 常於晨間發生, 稍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 但如活動過多, 因關節磨擦而疼痛加重。 另一症狀是受累關節活動不靈便, 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感覺關節僵硬,
手指關節的退行性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的Heberden"s結節好發於中指和示指, 近端指間關節的Bouchard"s結節較少發生, 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 第一掌指關節的退行性變可引起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 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 Heberden"s結節的發生與遺傳及性別有關, 女性多見, 大多無明顯疼痛, 但可有活動不便和輕度麻木刺痛, 並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 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 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膝原發性骨關節炎影響膝關節最為常見。 患者常訴關節有喀喇音, 走路時感疼痛, 休息後好轉, 久坐久站時覺關節僵硬, 走動及放鬆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 症狀時輕時重,
脊柱脊柱有兩套關節裝置, 即椎間盤和上下關節突關節, 在頸椎2~7尚有鉤椎關節。 原發性者多由於中年後發生椎間盤退行性變、髓核脫水、致椎間隙狹窄, 骨質磨損有骨贅增生, 大多無臨床表現, 如有症狀亦輕重不一, 多數為慢性病程, 但有時因損傷、舉重、突然活動脊柱等外因而導致急性發作。
在頸椎, 鉤椎關節邊緣的骨贅可使頸神經根穿離椎間孔時受擠壓而出現反復發作的頸局部疼痛, 可放射至前臂和手指, 且可有手指麻木及活動欠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