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癬是一種臨床極為常見的發生於足和(或)手部的皮膚癬疾。 由致病性絲狀真菌感染引起, 足癬較手癬更為常見。 臨床可分為角化型、水皰型、丘疹鱗型、間擦型和體癬型等數種, 也可混合出現。 本病有傳染傾向, 其發生與密切接觸患者的手足部位和用品, 如拖鞋、浴盆、拭腳布等有很大關係。 手癬又常由患者自身足癬傳染而來。
中醫相關病症參見麻木。
自診要點1. 患部皮膚乾燥、脫屑, 角化過度, 以致明顯增厚, 冬季易皸裂。
2. 患部出現群集或散在的深在水疤, 不易穿破, 癢感明顯。 水疤出現數日後自然吸收,
3. 足跟邊緣常見呈環形或弧形狀小片丘疹群。 瘙癢明顯, 有鱗狀脫屑。 手掌心和指間也可發生, 夏重冬輕。
4. 足趾間常見有濕爛, 表皮潮濕、浸軟、色白, 剝脫後可見基底鮮紅而糜爛, 瘙癢較重。 可繼發細菌感染而有惡臭。
足 癬
治療建議可自購以下藥物治療:
(1)可購買特比萘芬、咪康唑或酮康唑霜劑塗於患處, 每天2-3次。
(2)皮損糜爛者, 可用2%龍膽紫液外塗。
但由於真菌感染在皮膚深部, 外用藥物難以根治。 要徹底治癒手足癬還應到醫院皮膚科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口服抗真菌藥物, 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這類藥物對肝臟都有一定的傷害, 故應在醫生指導下確定劑量和療程, 並定期檢查肝功能。
注意事項1.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 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發物, 戒煙酒, 飲食以清淡為宜, 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