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應如何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

中醫應如何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淺層點狀角膜炎是一種發病初期不但不容易發現且診斷也比較困難的眼部疾病, 屬於角膜炎的一種類型。 而中醫是以調理為主, 主張全身辨證施治, 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專家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中醫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的方式方法。

中醫應如何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

1、邪熱留戀:常見於暴風客熱或天行赤眼治療不徹底, 以致白睛遺留少許赤絲細脈, 遲遲不退, 瞼內亦輕度紅赤, 可有少量眼眵及畏光流淚, 乾澀不爽等。 因熱邪傷陰, 餘邪未盡, 肺脾兩經伏熱,

故隱隱可見白睛及瞼內有赤絲細脈, 遲遲不退, 畏光流淚, 眼眵不多。 邪熱阻絡, 血氣不通, 津液失布, 故目千澀不爽。

2、肺陰不足:眼乾澀不爽, 淚少, 視久容易疲勞, 甚至視物不清, 白睛如常或稍有赤脈, 黑睛可有細點星翳, 病勢遷延難愈。 全身症可見於咳少痰、咽幹便秘, 偶有煩熱, 苔薄少津, 脈細無力。 陰虛則乾澀淚少, 不耐久視, 全身則有乾咳少痰, 咽幹便秘, 脈細等肺陰不足之候。

3、脾胃濕熱:眼乾澀隱痛, 白睛淡赤, 瞼內可有粟粒樣小泡, 眥帷有白色泡沫樣眼眵, 胞瞼有重墜之感, 病程持久而難愈, 全身症可見口粘或口臭、便秘、溲赤而短, 苔黃膩。 脈濡數等。 濕邪阻遏, 清氣不升, 目失濡養, 故白睛乾澀隱痛。 濕熱郁於胞瞼, 則胞瞼重墜, 瞼內可生粟瘡。

濕熱上蒸還可引起白睛淡赤或目眥生眵。 口粘口臭, 便秘不爽, 溲赤而短, 舌苔黃膩等皆濕熱內阻, 濁氣不降所致, 脈濡數亦為濕熱之征。 治宜:清利濕熱, 宣暢氣機。

4、肝腎虧損, 陰血不足:眼乾澀畏光, 雙目頻眨, 視物欠佳, 白睛隱隱淡紅, 久視則諸症加重。 全身可兼見口幹少津, 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 夜寐多夢。 舌紅苔薄, 脈細等。 肝腎虧損, 陰血不足, 目失所養, 故覺眼乾澀而頻頻眨目, 且視物不清。 陰虧虛火上蒸, 故怕日羞明, 白睛隱紅。 陰血虧耗, 故口幹舌紅少津。 肝腎虧虛, 腦及骨骼失養, 故頭暈耳鳴, 腰膝酸軟。 陰血不足以安魂, 故夜寐多夢。 舌紅苔薄, 脈細, 皆肝腎虧損, 陰血不足之象。

5.我院的特色治療:在臨床治療中, 五輪五臟綜合療法注重五輪與五臟的緊密結合,

風輪目疾, 多從肝治, 針對肝氣、肝火太旺、肝陰、肝血不足, 治以平肝、瀉肝、柔肝、補肝之法以明目。 血輪目疾, 以心為主, 對於心不生血、血不養肝、水不制火上攻眼目、熱血不止、刺痛難開、口舌生瘡、小便赤澀, 而治以補血、養血、涼血、止血、清心瀉火明目之品。 肉輪目疾, 以脾虛胃弱為主, 或因脾氣不足、中氣下陷, 或脾不運水、濕聚成痰, 或脾運衰退、胞瞼下垂。 治以健脾利水、消痰散結、益氣升陽、健運脾胃之法。 氣輪目疾, 其病在肺。 病機多為冷熱不調、肺不生水、火無水制、上攻眼目, 治以滋陰潤肺、養陰清熱、清瀉肺火之法。 水輪目疾, 其治在腎。 多由房勞過度、憂思積慮、腎水不足或腎陽虛衰所致, 治以滋陰補腎、滋陰降火、溫補腎陽、滋補腎陰之法以明目。
同時, 由於病變的多樣性、複雜性, 一輪病變可能是多個臟腑共同作用的結果, 同一種疾病也可能引起多個輪髒的病變, 故在臨證治療時, 我們注重從多個臟腑出發, 既注重五輪的變化, 也不忘與五臟及五行相結合, 辨病辨證, 綜合治療疾病。

中醫應如何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想必各位淺層點狀角膜炎患者已經通過上述的介紹對其中醫治療方法有了相應的瞭解, 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在此我院全體醫護人員祝所有角膜炎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