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神疾患節後多發 專家建議及時心理調節

春節長假剛過, 省城多家醫院精神科診室連日來便接連有患者“光顧”。 據瞭解, 精神病患者“集中發病”大多數是因為春節期間忘了吃藥或未遵守醫療禁忌, 還有一部分則是因為親朋團聚時或受到冷落或過於興奮造成情緒波動。

2月22日上午, 山醫大一院的精神衛生科診室外10多位患者正在候診。 候診的人中, 一位30多歲的女子正在與周圍的人聊天, 她頭腦活絡, 熱情健談, 不管認識不認識的人, 都會主動上去攀談, 逢人就說她叫“小英”。 而醫生卻告訴記者, 小英的表現是典型的躁狂症狀。

原來, 小英患有抑鬱症,

已服藥治療了半年多, 病情原本已明顯好轉。 春節前, 她和家人一起回婁煩老家過年。 但春節過後, 醫生就發現她的病情明顯加重, 一問才知道, 她是在外出探親訪友時中斷了服藥, 家人誤把小英興奮、健談的表現看成了病情好轉的跡象。 另一位患者小何因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療, 服藥後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 過年時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回家探親, 一家人難得團圓, 小何很高興就喝了兩杯酒, 然後就變得就不能自製, 暴躁易怒, 跟家人亂發脾氣。

山醫大一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醫師韓柏告訴記者, 長假後精神科的門診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節假日時放鬆治療, 擅自減藥、停藥或是飲酒、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因為酒精能加重許多抗精神病、抗抑鬱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 引發問題, 而濃茶、可樂以及各種補品也可能會影響藥物療效。 二是年節期間, 平時由家屬照料的精神病患者容易被忽略, 或因親友團聚過於興奮導致情緒不穩, 病情復發, 而這也會增加治癒的難度。

三是春季本來就是精神疾病的高發期, 多變的氣候也會使不少正常人情緒波動, 容易出現種種不適症狀和心理問題, 如寡言少語、煩躁易怒、失眠等, 而一旦有這些情況出現, 應及時進行心理調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