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人們都看不慣忘年戀?

最近引發話題的情侶搭配是12歲少女模特和24歲的音樂人。 兩人大方地在微博曬甜蜜, 互相表達彼此是真愛。 在大眾已經逐漸堅強的神經, 十二歲差距不是新鮮事, 而在於女方年紀也太小了吧。 一時間, 各種聲音響起, 有震驚到刷新三觀的, 有80後捉急自己到現在還是單身的, 有質疑兩人炒作, 有不相信兩人之間是真愛的……不過總體來說, 偏向不看好兩人發展的比例非常高, 似乎都在等著沒多久兩人會分手認證大眾的猜測, 畢竟許多人都認為這麼小的孩子能知道什麼是愛情嗎。

人的認知真的非常奇怪,

甚至連自己也沒法說服。 同樣的早戀, 羅密歐與茱麗葉, 一個14歲一個16歲, 他們卻成了真愛的經典。 而對身邊的早戀現象卻嗤之以鼻, 覺得小小年紀哪會懂得愛。 至於那些忘年戀, 普遍也沒多少人看好。 不禁想問, 為什麼人對異端愛情不看好, 必須符合普羅大眾的審美才能稱為愛情嗎?

人對某件事情產生的看法其實是完全依靠自己喜惡判斷的。 客觀完整的看法必須建立在深入全面的瞭解之上, 但是在網路上, 消息往往是為了吸引關注而經過處理的, 從而突出注意點(也可以稱為賣點)。 人接觸陌生事物的過程會產生第一印象, 它對認知的作用被稱為首因效應, 第一印象會決定人最初的喜惡態度。 當賣點的內容主導了第一印象,

人們就已經喪失了深入思考的能力, 被賣點牽著走。 好比大家留意到了年齡巨大差距這一突出點, 然而當事人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陌生人, 大家根本不瞭解他們的性格、人品和處事方式, 更加不清楚這段戀情在什麼情況下萌芽、展開, 不清楚當事人的打算。 在諸多不瞭解中, 人便輕易地依據自己的喜惡做了直接、粗魯的判斷。

其次, 社會刻板印象不喜歡超出常規的事情。 社會刻板印象指社會上對於某一類食物產生一種比較固定的看法, 也是一種概括而籠統的看法。 刻板印象具有保守型, 講話性, 對抗相反資訊的能力。 社會普遍認為未成年人的行為多數是不負責任並且衝動, 所以成年人總是對未成年人的看法和行為不屑一顧,

從未認真對待。 又好比社會普遍認為能組成家庭的兩個人應當門當戶對, 生理和心理皆能達到一致才有利於穩定的模式。 於是在這類刻板印象支配下不難解釋為什麼大家都不看好異端愛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