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治療面癱的2種中醫針灸療法

面癱即面神經麻痹, 中醫認為面癱是因人體正氣不足, 絡脈空虛, 風邪乘虛侵襲經脈, 造成經氣阻滯不通, 筋脈失養, 導致顏面一側肌肉弛緩不收, 受對側牽拉等一系列功能障礙。 對此中醫針灸通過穴位刺激疏通經絡, 可有效緩解症狀, 療效較好。

1.毫針療法

取穴:翳風、牽正、地倉、頰車、絲竹空、合穀。 鼻唇溝平坦加迎香;頦唇溝歪加夾承漿;舌麻、味覺消失加廉泉。

治法:遠近配穴法, 平補平瀉法。 操作:進針時宜淺刺或透刺, 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 休息3日。

解析:翳風穴處有莖乳孔, 面神經由此處出顱, 此穴為治療面癱主穴,

牽正為面神經出顱後的主幹部位, 地倉、頰車為其分支支配口輪匝肌。 合穀的橈神經在腦幹處與面神經有聯繫, 因此針刺合穀穴可使面神經受到刺激, 有利於面神經功能恢復。

2、電針療法

取穴:翳風、牽正、地倉、頰車、絲竹空、合穀。 鼻唇溝平坦加迎香;頦唇溝歪加夾承漿;舌麻、味覺消失加廉泉。

治法:需由專業醫師操作, 進針後連接6-8個穴位, 正極連近耳處穴, 負極連遠耳處穴。 早期不採用, 1周後採用疏密波, 以肌肉出現節律性輕度收縮、面部發熱為宜。 每次約30分鐘, 適於面癱中後期。

解析:電針刺激性更強, 電流沿面神經走行傳導, 可以產生電場, 電場可以使面神經再生, 使面神經變性得到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