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骨關節病更青睞于女性 中醫五方教你養筋骨

養護筋骨, 不僅僅是人到老年才應該注意的, 特別是女性朋友在年輕時, 就應該打好基礎。 來看看中醫怎麼說吧。

骨關節病更青睞女性

對於臨床科室就診記錄統計發現, 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往往女性多於男性, 骨傷科就是其中之一。 無論門診還是病房, 因骨關節疾病就診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得多。 在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中, 更是有90%為女性。 為何女性會如此受到骨關節病的青睞?

在骨關節疾病方面, 女性的確比較“吃虧”,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生理結構上講, 女性由於生育的需要, 骨盆更寬大且後傾,

髖關節的外翻角度大, 連帶到膝關節, 促使膝關節外翻。 加上懷孕生子, 整個身體的受力改變, 腰椎、膝關節磨損程度較男性更為嚴重。 況且, 女性如廁都是蹲式, 人從全蹲到站立的過程, 膝關節承受的力可達到體重的1-6倍, 一個80歲左右的女性, 一生如廁的頻次大概有3萬天, 膝關節反復受到如此的重壓, 磨損的速度也會較男性快。

此外, 人的骨骼、肌肉的衰老都跟激素水準密切相關, “女性在步入中年後, 雌激素減少。 特別是絕經後, 雌激素水準會驟然改變, 這種強烈的反差會使骨關節迅速衰老, 骨骼內的鈣大量流失, 骨膠原含量下降, 原先緊緊包裹骨關節的肌肉、肌腱鬆弛無力。 如果本身脊柱、關節還伴有慢性或急性損傷,

就會產生相應的病理症狀, 如更年期關節炎。 而男性進入中老年後, 雄激素水準的變化是呈平緩的線性下降的, 相應的關節退變也很緩慢。 再加上女性比男性用在家務勞動上的時間會更多, 諸多因素造成骨關節的慢性磨損自然也高於男性。

中醫治療骨關節病優勢明顯

一旦發生關節退變, 無論西醫還是中醫都無法將退變扭轉, 骨關節退行性病變是人體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西醫對於這一階段的治療主要是採取激素補充療法, 通過調節女性的雌激素水準, 減緩骨量的流失速度, 緩解骨質疏鬆。 除此之外, 就是通過間接地補充鈣和維生素D, 達到維持骨量的目的, 並沒有特效藥或更好的方法。 關節退行性病變雖然不是中醫的概念,

但中醫卻有相應的辦法, 尤其是中醫在治療骨質疏鬆方面還是很擅長的。

中醫認為“腎主骨”, 腎氣的盛衰與骨的強健有關。 完成於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是目前中醫可見的最早的一本書, 其在第一篇《上古天真論》討論養生長壽的意義和方法時, 就強調腎氣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骨骼生長衰退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女性從7歲起, 腎氣轉為充足, 此時開始換牙, 頭髮也會長長。 28歲時, 女性的腎氣達到鼎盛, 此時是女性一生中骨骼最為強健的時期。 骨骼與腎氣始終密不可分。

基於這一理論, 對骨關節病的病人, 中醫從補腎、強筋、壯骨入手, 通過四診合參等中醫問診手段, 瞭解病人的全身狀況,

既往病史, 對症下藥, 辨證施治, 已達到個體化用藥的作用。

如果病人已經出現疼痛、麻木、活動不利等肌肉、韌帶、骨關節病症狀, 還需配合巡經針灸、穴位按摩、中藥熱敷、注射封閉、微創針刀等不同的外部治療辦法, 幫助病人快速緩解症狀, 減輕痛苦, 放鬆攣縮的關節, 恢復人體動態力學平衡。 這些治療手段安全有效, 病人治療過程中比較放心, 效果也很明顯。 實際上, 不論中醫還是西醫, 治療骨關節病的最終目的都是殊途同歸, 那就是減輕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質。

不同的是, 西醫採取的多為手術, 如膝關節置換手術, 通過把磨損的關節換掉, 減輕病人痛苦。 但這種開放性手術存在一定風險, 有些病人做完效果好, 有些病人效果就達不到預期,

對於年齡大或有基礎病的病人來說有時候也不適合做。 中醫則屬於保守治療, 相對而言痛苦小得多、花費也少得多、適應人群也很廣泛, 對青少年常見的脊柱側彎;中青年常見的頸椎、腰椎病、腱鞘炎、肩周炎、運動損傷等;老年常見的“老寒腿”“五十肩”“網球肘”都很適用。

瞭解以上知識外, 給女性朋友再推薦幾個日常生活中可以補氣血養筋骨的妙方。

中醫補氣血養筋骨妙方

以坐養神

適當地靜坐休息, 能促使人心平氣和、精神爽快、煩悶消除、毛髮光澤度增加、皮膚潤澤、大便通暢、睡眠良好等, 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 坐姿可根據老年人的習慣和身體狀況而定, 如端坐、靠坐、盤坐等, 但每次坐的時間不宜過長。 老年人入座時,應注意動作要輕、要穩,入座後姿勢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鬆,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蹺“二郎腿”。坐一段時間後應起來走動一下,使被牽拉的肌肉和韌帶得以放鬆。注意千萬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立養骨

適當的站立,可使骨骼肌產生短促迅速的縮張運動,激發人體新陳代謝,相應地疏通經絡。適當的站立還能使氣血下行,血壓降低,精神振奮,有利於大腦的適當休息,使全身舒適。立姿對老年人的活動與精神狀態都有重要影響。老年人在站立時,身體應自然、平穩、端正,兩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傾斜,兩下肢均勻受力,不宜固定某一側。為了保持正確的姿勢,老年人應經常進行適度的全身性活動,以維持肌肉、骨骼、關節、韌帶的正常功能。

以看養血

看些有益的書籍、電視節目以及觀賞山水風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這就是“視養血”的道理。不過“久視則傷血”,必須重視掌握分寸。另外還應注意身體的保暖和膳食的營養搭配,保持氣血充足。

以臥養氣

臥姿一般以向右側臥、雙腿微彎為最合理。因為這種雙腿微屈、脊椎向前彎的姿勢,可使全身自然放鬆,此時心臟不致受壓,有利於心臟泵血,對食物的消化、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大有益處。老年人有效睡眠時間比較短,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時間則長得多。對於長期臥床的老年人,應注意衛生,經常翻身,以防發生褥瘡。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軟,以硬板床加較軟而厚的褥墊為宜。

以行養筋

不拘形式地從容步行,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運動,對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一般地說,年紀越大,行走的速度應當越慢,持續的時間應當越短,但年紀再大也應堅持每天走動走動。行走時身體應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擺動,步幅均勻有力。若行走困難,應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體條件允許時,可以進行快走和慢跑鍛煉。

結合自己的身體素質,將筋骨養生做起來,盡可能讓自己遠離骨科問題。

老年人入座時,應注意動作要輕、要穩,入座後姿勢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鬆,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蹺“二郎腿”。坐一段時間後應起來走動一下,使被牽拉的肌肉和韌帶得以放鬆。注意千萬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立養骨

適當的站立,可使骨骼肌產生短促迅速的縮張運動,激發人體新陳代謝,相應地疏通經絡。適當的站立還能使氣血下行,血壓降低,精神振奮,有利於大腦的適當休息,使全身舒適。立姿對老年人的活動與精神狀態都有重要影響。老年人在站立時,身體應自然、平穩、端正,兩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傾斜,兩下肢均勻受力,不宜固定某一側。為了保持正確的姿勢,老年人應經常進行適度的全身性活動,以維持肌肉、骨骼、關節、韌帶的正常功能。

以看養血

看些有益的書籍、電視節目以及觀賞山水風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這就是“視養血”的道理。不過“久視則傷血”,必須重視掌握分寸。另外還應注意身體的保暖和膳食的營養搭配,保持氣血充足。

以臥養氣

臥姿一般以向右側臥、雙腿微彎為最合理。因為這種雙腿微屈、脊椎向前彎的姿勢,可使全身自然放鬆,此時心臟不致受壓,有利於心臟泵血,對食物的消化、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大有益處。老年人有效睡眠時間比較短,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時間則長得多。對於長期臥床的老年人,應注意衛生,經常翻身,以防發生褥瘡。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軟,以硬板床加較軟而厚的褥墊為宜。

以行養筋

不拘形式地從容步行,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運動,對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一般地說,年紀越大,行走的速度應當越慢,持續的時間應當越短,但年紀再大也應堅持每天走動走動。行走時身體應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擺動,步幅均勻有力。若行走困難,應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體條件允許時,可以進行快走和慢跑鍛煉。

結合自己的身體素質,將筋骨養生做起來,盡可能讓自己遠離骨科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