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下病小驗方
海螵蛸、龜板各500克。熬濃汁,調和成丸,如綠豆大,每服5克,每日2次,開水送下。此方適於白帶兼見面色蒼白、手腳發冷、腰酸腳軟、精神萎靡等症。
2017-02-17 -
帶下病食療
帶下病是指帶下暈多、持續不斷,或帶下色、質、氣味發生變化的一種病證。包括西醫學中的宮頸炎、盆腔炎、宮頸癌等疾病所引起的帶下改變。 本病由於素體脾虛、勞倦過度、房勞多產、腎陽虛弱及肝經濕熱下注,任脈...
2017-02-18 -
怎樣通過節食養生治療帶下病
正常女性可有少量帶下,呈無色透明無臭的陰液。在經前,經間隔中期和妊娠期稍有增多,均為正常生理現象。帶下病指帶下增多,常見白帶、黃帶和赤帶。 帶下病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濕熱下注,帶下黃黏有味,可伴刺癢...
2017-02-18 -
幫你防治帶下病的六個小食譜
濕熱下注證 薏米糕:薏米50克、茯苓50克,挑淨磨粉加白糖150克和勻,酵母粉適量,鹽油適量,發酵後蒸糕食用。 赤豆粥:赤小豆100克、薏米100克,洗淨,山藥去皮切丁熬粥,加蜂蜜或食鹽調味食用。...
2017-02-18 -
陰虛夾濕型帶下病
證候表現: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有氣味,陰部灼熱感,或陰部瘙癢;腰酸腿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幹口燥,或烘熱汗出,失眠多夢;舌質紅,苔少或黃膩,脈細數。 病因病機:腎陰不足,相火偏旺,...
2017-02-18 -
脾虛氣滯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沉香降氣湯。 證候表現:痞悶少食者;又有日夜津流如清米泔,或如黏膠者。 處方:沉香降氣湯。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痞悶少食者,沉香降氣湯。
2017-02-18 -
胞絡受寒型帶下病
病因病機:勞傷血脈,胞絡受寒。 證候表現:小便白濁,日夜無度,臍腹疼痛,腰膝無力也。 治療方法:內金鹿茸丸。 處方:宜內金鹿茸丸。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勞傷血脈,胞絡...
2017-02-18 -
濕熱下注型帶下病
症狀:帶下量多,色黃,或呈豆腐渣樣,或膿性,或泡沫狀,氣味臭穢;外☆禁☆陰瘙癢或灼熱疼痛,小腹作痛,或腰骶脹痛,口苦口膩,胸悶納呆;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治法:清熱利濕止帶。 中成藥:婦科千金膠...
2017-02-18 -
腎陽虛型帶下病
症狀:帶下量多,色淡,質清稀如水,綿綿不斷;畏寒肢冷,小腹冷感,或腰背冷痛,腰膝酸軟,夜尿頻,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舌淡,苔白潤,脈沉遲。 治則治法:溫腎培元,固澀止帶。 方藥:...
2017-02-18 -
腎陰虛夾濕熱型帶下病
症狀:帶下量不多,色赤白相兼或黃,質稍稠,有臭味;陰部灼熱或瘙癢,腰酸腿軟,或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幹口燥,失眠多夢,大便燥結;舌質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 治則治法:滋腎益陰,清熱祛濕。 方藥:...
2017-02-18 -
白帶量多帶下色黃處方以柴枳敗醬東加減
白帶量多已達數月之久,帶下色黃,微有氣味,月經量少,口幹喜溫飲,食欲欠佳,便溏,睡眠尚可,小便色黃。舌質紅,散在芒刺紅點,苔白略厚,脈弦細。此因肝鬱脾弱,濕熱蘊阻,故帶下量多色黃。處方以柴枳敗醬東加...
2016-12-06 -
八味帶下方
【處方】奇良(即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川芎的功效與作用、茯苓、橘皮、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通草、大黃。【功能主治】婦人頭瘡,起因於帶下者。【用法用量】水煎,溫服。兼用坐藥...
2017-02-19 -
濕毒蘊結型帶下病
症狀:帶下量多,色黃綠如膿,質黏稠,臭穢難聞;小腹脹痛,或腰骶脹痛,煩熱頭昏,口苦咽幹,小便短赤、色黃,大便幹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治法:清熱解毒,除濕止帶。 中成藥:金剛藤膠囊花紅片...
2017-03-05 -
脾虛型帶下病
症狀:帶下量多,色白,質稀薄如涕如唾,無臭味;神疲乏力,納少便溏,面色萎黃,倦怠嗜睡,少氣懶言;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膩,脈虛緩。 治則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中成藥:千金止帶丸。 方藥:完...
2017-03-05 -
濕濁偏甚型帶下病
病因病機:若濕濁偏甚。 證候表現:症見帶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狀或凝乳狀,陰部瘙癢;脘悶納差,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治法:治宜清熱利濕,疏風化濁。 治療方法:萆薢滲濕東加蒼術、藿香。 處方:萆...
2017-03-05 -
熱毒蘊結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五味消毒飲加土茯苓、敗醬草、魚腥草、薏苡仁。 證候表現:帶下量多,黃綠如膿,或赤白相兼,或五色雜下,質粘膩,臭穢難聞;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煩熱頭暈,口苦咽幹,小便短赤,大便幹結;舌紅,苔...
2017-03-05 -
血枯瘀阻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小營煎加丹參、桃仁、牛膝。 證候表現:帶下過少,甚至全無,陰中乾澀,陰癢;或面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或經行腹痛,經色紫黯,有血塊,肌膚甲錯,或下腹有包塊;舌質黯,邊有瘀點...
2017-03-05 -
帶肪濕熱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白帶,灸中極穴,在臍下四寸。治白帶方。 證候表現:帶下者,婦人陰中濁液,白滑粘膩,形如涎涕者,綿綿下注,從帶而出,故曰白帶。其症多無痛楚,或臍下痛者,或穢臭不堪近者,皆濕熱之最盛者也。驗...
2017-03-05 -
心脾氣虛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歸脾湯。 證候表現:健忘怔忡,驚悸不寐,怠惰體困,不思飲食,時常白帶不止。 病因病機:由思慮過傷心脾也。 處方:宜歸脾湯。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健忘怔忡,驚...
2017-03-05 -
帶下醫
【帶下醫】最早見《史記.扁鵲列傳》。帶下指腰帶以下或帶脈以下的部位。婦女多“帶下”病,所以古代稱專門治療婦產科疾病的醫生為帶下醫。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