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白帶量多帶下色黃處方以柴枳敗醬東加減

白帶量多已達數月之久, 帶下色黃, 微有氣味, 月經量少, 口幹喜溫飲, 食欲欠佳, 便溏, 睡眠尚可, 小便色黃。 舌質紅, 散在芒刺紅點, 苔白略厚, 脈弦細。 此因肝鬱脾弱, 濕熱蘊阻, 故帶下量多色黃。

處方以柴枳敗醬東加減:柴胡6克, 枳殼10克, 敗醬草30克, 蒼術、白術各10克, 萆薢20克, 金錢草20克, 生蒲黃20克(包煎), 黃芩20克, 車前草、車前子各20克, 旱蓮草20克, 生甘草20克, 7劑, 水煎服。 另以制黴洗劑一瓶, 每日2次, 每次30毫升, 外洗。 二診(2014年9月13日):月經剛至已盡, 量少。 白帶量少。 舌質略紅, 苔薄微黃, 脈弦細。 處方以上方加生地、熟地各10克, 川芎10克, 當歸10克, 去蒼術、萆薢、黃芩、金錢草。

6劑, 日1劑, 水煎服。

白帶是脾胃氣弱, 水穀精微難化為榮血, 反變為白滑之物, 而濕土之氣變為白帶, 當責之於肝木不升地氣, 本證帶下多, 色黃, 當為濕熱困阻下焦, 濕邪偏盛也, 其人苔厚亦可佐證。 然而世徒知中焦虛寒以致帶下, 卻不知中焦之濕熱亦可, 反用燥熱溫補之劑偏助心火, 心火既盛, 陰血亦被劫爍。 中下焦濕熱困阻, 導致淫氣不清, 則為黃帶。 口幹喜溫飲, 以及便溏之證當屬中焦虛寒, 而尿黃與舌紅之症當屬有熱, 可謂寒熱錯雜, 濕重熱伏。 故治之當從肝脾入手, 著眼於利濕健脾行血, 兼以行氣清熱, 方以敗醬草、萆薢為君, 取其清熱利濕化濁, 少以柴胡順暢肝木, 枳實、白術、蒼術、甘草均入中焦, 能醒脾化濕。

餘藥如金錢草、生蒲黃、車前之類, 皆清熱利濕, 使濕從小便而去。 需言明的是, 方中以黃芩20克, 甘草亦20克, 兩藥皆超乎常量, 思之乃因患者久瀉, 甘草能緩和胃氣, 是甘草瀉心湯之意。 世人均知黃芩善清上中二焦之熱, 殊不知其亦善清胞宮之熱, 此濕熱在下焦, 重用能燥濕清熱。 複診患者白帶量減少, 而月經量少未見改善, 是血虛也, 遂加四物湯養血調經。 苔轉薄黃, 當減利濕苦燥傷陰之品。 兩診用藥之中, 前重在去實, 後重在補虛, 當隨證而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