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鬱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丹梔逍遙散加減。 證候表現:發熱多為低熱或潮熱,熱勢常隨情緒波動而起伏,精神抑鬱,脅肋脹滿,煩躁易怒,口幹而苦,納食減少,舌紅,苔黃、脈弦數 病因病機:氣鬱日久,化火生熱 治則治法:疏肝...
2017-03-04 -
痰濕鬱熱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黃連溫膽湯合中和東加減。 證候表現:低熱,午後熱甚,心內煩熱,胸悶脘痞,不思飲食,渴不欲飲,嘔惡,大便稀薄或黏滯不爽,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 病因病機:痰濕內蘊,壅遏化熱 治則治法:燥濕...
2017-03-04 -
血瘀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血府逐瘀東加減。 證候表現:午後或夜晚發熱,或自覺身體某些部位發熱,口燥咽幹,但不多飲,肢體或軀幹有固定痛處或腫塊,面色萎黃或晦暗,舌質青紫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 病因病機:血行瘀滯,...
2017-03-04 -
胃熱熾盛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承氣湯。 病因病機:寒表邪入於裡,日晡潮熱,大渴引飲,譫語狂躁,不大便,是胃實 證候表現:日晡潮熱,大渴引飲,譫語狂躁,不大便 治則治法:乃可攻之 處方:以承氣湯瀉其上實,元氣乃得周流,...
2017-03-04 -
熱入血分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瀉血湯。 證候表現:東垣雲:發熱晝少而夜多,太陽經中尤甚。大小便如常。外無惡寒。 病因病機:晝病則在氣,夜病則在血,是足太陽膀胱血中浮熱,微有氣也。既病人大小便如常,知邪氣不在臟腑,是無...
2017-03-04 -
脾胃氣虛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理中湯。 病因病機:脾胃氣虛,陽浮於外 證候表現:其症上見嘔惡,下為溏泄,其脈大而不實,身雖大熱 治則治法:切忌寒涼,宜甘辛溫藥溫其中,使土厚則火自斂也 處方:理中湯。 出處:《金匱翼》...
2017-03-04 -
伏熱內蒸型內傷發熱
治療方法:麥煎散、柴胡梅連散。 病因病機:骨蒸熱者,熱伏於內,而氣蒸於外也。其症肌熱盜汗,黃瘦口臭,久而不愈,此骨髓伏熱,營衛不通之所致也,少男室女,多有此證。 證候表現:其症肌熱盜汗,黃瘦口臭,...
2017-03-04 -
內傷發熱的病因與診斷
一、病因病機 1、肝經鬱熱情志抑鬱,肝氣不能條達,氣鬱化火而發熱;或因惱怒過度,肝火內盛,以致發熱。其發病機理正如《丹溪心法·火》所概括的:“凡氣有餘便是火”。因此種發熱與情志密發相關,故亦稱“五...
2017-03-04 -
內傷發熱的臨床表現
內傷發熱一般起病較緩,病程較長,或有反復發熱的病史。臨床多表現為低熱,但有時也可以是高熱,亦有少數患者自覺發熱或五心煩熱,而體溫並不升高。一般發熱而不惡寒,或雖感怯冷但得衣被則冷感即減輕或消失。發...
2017-03-04 -
內傷發熱的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證候之虛實在確診為內傷發熱的前提下,應依據病史、症狀、脈象等辨明證候的虛實,這對治療原則的確定具有重要意義。由氣鬱、血瘀、濕停所致的內傷發熱屬實;由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所致的...
2017-03-04 -
內傷發熱的轉歸與預防
一、轉歸預後 在內傷發熱的病程中,由於病機的發展變化,或治療用藥等影響,內傷發熱的一些證候可以轉化或兼夾出現。對兼夾兩種證候者,應分清主次,適當兼顧。 內傷發熱的預後,與起病的原因、患者的身體狀況...
2017-03-04 -
瘀血久留型痿病
治療方法:聖愈湯送服大黃?蟲丸。 證候表現:若見肌膚甲錯,形體消瘦,手足痿弱 病因病機:為瘀血久留 方用:聖愈湯送服大黃?蟲丸 治則治法:補虛活血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七章肢體經絡病證(卷)·...
2017-03-04 -
瘀血型腰痛
治療方法:身痛逐瘀東加減。 證候表現: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痛處拒按,日輕夜重,輕者俯仰不便,重則不能轉側。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澀。部分病人有跌僕閃挫病史 病因病機:瘀血阻滯,經脈痹阻,不通則痛 ...
2017-03-04 -
瘀血內阻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症狀:久病不愈,斑色紫暗,面色晦暗或唇甲青紫,胸或腰腹疼痛,痛有定處,舌質紫暗有瘀斑,脈澀。 治則治法:活血化瘀,消斑止血。 中成藥:血府逐瘀口服液,口服,1次10ml,1日3次。 方藥:血府逐瘀...
2017-03-04 -
瘀血阻絡型水疝
治療方法:活血散瘀東加減。 證候表現:有睾丸損傷或睾丸有腫瘤病史;能觸到腫塊,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黯,苔薄,脈細澀。 病因病機:外傷致瘀,瘀血阻絡,水道不利,故見陰囊內腫塊伴疼痛;舌紫黯、苔薄...
2017-03-04 -
瘀血內阻型痛經
治療方法:四物東加延胡沒藥白芷。 證候表現:經行微少,或脹或疼,四肢痛。 處方:四物加延胡、沒藥、白芷為末,淡醋湯下。 出處:《婦科玉尺》·卷一(卷)·月經(篇) 原文:經行微少,或脹或疼,四肢痛...
2017-03-04 -
瘀血內結型月經先期
治療方法:桃紅四物湯。 證候表現:逐瘀桃紅紫塊黏;經水先期而至,若血多有塊,色紫稠黏。 治則治法:逐瘀。 病因病機:乃內有瘀血。 處方:用四物東加桃仁、紅花,名桃紅四物湯。 出處:《婦科心法要訣》...
2017-03-04 -
經行發熱
【概述】 每逢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以發熱為主證,經淨後發熱自然退淨或稍退者,稱為“經行發熱”。以育齡期婦女多見。常伴發於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本病屬中醫經行前後諸證範圍。 【病因病理】 1、...
2017-03-04 -
經行發熱辨證論治
【概述】 每逢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以發熱為主證,經淨後發熱自然退淨或稍退者,稱為“經行發熱”。以育齡期婦女多見。常伴發於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本病屬中醫經行前後諸證範圍。 【辯證分型】 1、...
2017-03-04 -
治療經行發熱
【概述】 每逢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以發熱為主證,經淨後發熱自然退淨或稍退者,稱為“經行發熱”。以育齡期婦女多見。常伴發於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本病屬中醫經行前後諸證範圍。 【中成藥】 1、補...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