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霍亂吐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乾霍亂吐方 【組 成】燒鹽﹑熱童便。 【主 治】治乾霍亂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腹中大痛者。 【用 法】三飲而三吐之。 【方 解】 (1)吐瀉不得,邪結中焦,鹹能軟堅,可破頑痰宿食。炒之則苦,故能湧吐。 (2)童
-
鹽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鹽湯 【出 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組 成】食鹽 【功 用】湧吐宿食。 【主 治】宿食停滯不消,或乾霍亂,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心中煩滿者。 【用 法】將鹽用開水調成飽和鹽湯,每服2升,服後探吐,以吐盡宿食
-
霹靂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霹靂散 【出 處】《古方選注》 【組 成】雄黃5分,人言4分,冰片5分,生山梔20枚,牛黃5分,急性子1錢,生綠豆180粒, 【功 用】湧吐風痰,泄濁陰。 【主 治】陽狂,癡癲。 【用 法】先將綠豆冷水洗,去皮,同
-
控涎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控涎丹 【出 處】《活人方》卷六 【組 成】黑醜3兩(生熟各半),枳實1兩5錢,橘紅1兩5錢,白芥子1兩,朴消3錢,生礬2錢5分,熟礬2錢5分,牙皂1錢5分。 【功 用】滌除痰癖伏飲。 【主 治】男婦素有停痰積飲,隱
2012-06-05 15 -
牡蠣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牡蠣散 【出 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之八治雜病》 【組 成】黃芪去苗土 [30g] 麻黃根洗 [9g] 牡蠣 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30g] 【方 訣】牡蠣散內用黃芪,小麥麻根合用宜, 衛虛自汗或盜汗,
2012-06-04 16 -
瓜蒂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瓜蒂散 【出 處】《外台》卷四引《延年秘錄》 【組 成】瓜蒂2小合,赤小豆2合。 【方 訣】瓜蒂散中赤小豆,豆豉汁調酸苦湊,逐邪湧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 【功 用】湧吐痰涎宿食。 【主 治】痰涎宿食,壅滯胸脘證
2012-06-04 17 -
救急稀涎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救急稀涎散 【出 處】《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孫尚藥方 【組 成】皂莢(如豬牙肥實不蛀者,削去黑皮)4挺、白礬30克(通瑩透明)。 【功 用】開關催吐。 【主 治】中風閉證,痰涎壅盛,痰聲漉漉,不省人事,不能言語,但不遺
2012-06-04 10 -
參蘆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參蘆飲 【出 處】《丹溪心法》 【組 成】人參、藜蘆。 【方 訣】參蘆飲是丹溪方,竹瀝新加效更良,氣虛體弱痰壅盛,服此得吐自然康。 【功 用】湧吐痰涎。 【主 治】虛弱之人,痰涎壅盛。胸膈滿悶,溫溫欲吐,脈象虛弱者
-
金鎖固精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金鎖固精丸 【出 處】《醫方集解》 【分 類】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方劑(三級學科) 【組 成】沙苑蒺藜(炒)、芡實(蒸)、蓮須各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煆粉)各一兩。 【功 用
2012-06-04 12 -
桃花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桃花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赤石脂30克(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乾薑9克 粳米30克 【功 用】溫中澀腸 【主 治】久痢不愈,便膿血,色黯不鮮,腹痛喜溫喜按,舌質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現用於痢疾後期、傷
2012-06-04 14 -
四神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四神丸 【出 處】《普濟本事方》 【組 成】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 肉豆蔻(煨)200g 補骨脂(鹽炒)400g 五味子(醋制)200g吳茱萸(制)100g 大棗(去核)200g 【方 訣】四神故紙吳茱萸,肉蔻
2012-06-04 22 -
真人養髒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真人養髒湯 【出 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分 類】補益類 【組 成】人參、當歸(去蘆)、白術(焙)各六錢,肉豆蔻(面裹,煨)半兩,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八錢,白芍藥一兩六錢,木香(不見火)一兩四錢,訶子(去核
-
九仙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九仙散 【出 處】《醫學正傳》卷二·咳嗽“治一切咳嗽,久嗽乃擊其惰歸之藥也”。 【組 成】人參、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膠、烏梅 各一兩 [各10g] 貝母 半兩 [5g] 罌粟殼 八兩,去頂,蜜炒黃 [15g]
2012-06-04 28 -
香砂六君子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香砂六君子湯 【出 處】《古今名醫方論》卷一 【分 類】補益類 【組 成】人參一錢 白術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十分 陳皮八分 半夏一錢 砂仁八分 木香七分 加生薑二錢 水煎服。 【功 用】益氣健脾,行氣化痰 【主 治
2012-06-01 42 -
異功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異功散 【出 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 成】人參(切,去頂) 茯苓(去皮) 白術 陳皮(銼) 甘草各等分 【功 用】健脾理氣 【主 治】脾胃虛弱,中焦氣滯,飲食減少,大便溏薄,胸脘痞悶不舒,或嘔吐泄瀉。現用於
-
四君子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四君子湯 【出 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分 類】補益劑-補氣 【組 成】人參(9克) 白術(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功 用】益氣健脾 【主 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
2012-06-01 11 -
補虛固本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補虛固本湯 【出 處】《醫學探驪集》卷五。 【組 成】人參4錢,焦白術3錢,紫蔻仁2錢,黃耆1兩,桂枝3錢,雕爪3錢(陰陽瓦焙,存性),木瓜3錢,川椒2錢,虎骨3錢,甘草2錢。 【主 治】痿症。 【用 法】水煎,溫服
-
固本止崩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固本止崩湯 【出 處】《傅青主女科》卷上。 【組 成】大熟地1兩(9蒸),白術1兩(土炒焦),黃耆3錢(生用),當歸5錢(酒洗),黑姜2錢,人參3錢。 【主 治】婦人虛火血崩,兩目黑暗,昏暈在地,不省人事。 【用 法
-
清熱固經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清熱固經湯 【出 處】《簡明中醫婦科學》 【組 成】炙龜板8錢(研粗末,先煎),牡蠣粉5錢(包煎),清阿膠5錢(陳酒燉沖),大生地5錢,地骨皮5錢,焦山梔3錢,生黃芩3錢,地榆片5錢,陳棕炭3錢,生藕節5錢,生甘草8分。
2012-06-01 28 -
固沖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固沖湯 【出 處】《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女科方 【分 類】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方劑(三級學科) 【組 成】白術一兩(炒),生黃芪六錢,龍骨八錢(煆搗細),牡蠣八錢(煆搗細),萸肉八錢(去淨核),生杭
2012-06-0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