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艽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大秦艽湯 【出 處】《保命集·卷中》 【分 類】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方劑(三級學科) 【組 成】 各二兩 [各6g] 三兩[9g] 生地 熟地 各一兩 [各3g] 半兩 [2g] 【方 訣】大秦
-
獨活寄生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獨活寄生湯 【出 處】《備急千金要方》 【分 類】不明 【組 成】三兩(9g) 心 芍藥 幹各二兩(各6g) 【方 訣】獨活寄生艽防辛,芎歸地芍桂苓均。 【功 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 治】痹證
2012-05-25 26 -
經效截瘧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經效截瘧丹 【出 處】《醫學綱目》卷三十九。 【組 成】阿膠(湯泡,研)2錢半,雄黃2錢半,朱砂1錢半。 【主 治】瘧母結癖,寒熱無已。 【用 法】每服1丸,空心人參湯候冷送下。瘴瘧,桃枝湯冷服。臨發時,磨1丸塗鼻口
-
追瘧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追瘧飲 【出 處】《景嶽全書》卷五十一 【組 成】何首烏30克(制) 當歸 甘草 半夏 青皮 陳皮 柴胡各9克 【功 用】截瘧 【主 治】瘧疾,血氣未衰,屢散之後,瘧仍不止者。 【用 法】上藥用井水、河水各200毫
-
青蒿截瘧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青蒿截瘧丸 【出 處】方出《回生集》卷上引楊庚起方。名見《衛生鴻寶》卷一。 【組 成】青蒿8兩,青皮2兩,真川貝母1兩5錢,檳榔2兩,厚樸2兩,神曲2兩,半夏2兩,甘草5錢。 【主 治】瘧疾。 【用 法】每服3錢,於
-
大定風珠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大定風珠 【出 處】《溫病條辨》卷三下焦·16條 【分 類】方劑,方劑學,中醫藥學 【組 成】生 幹各六錢[各18g]、(連心),六錢 [各18g]、麻仁 各二錢 [各6g] 生 生 (炙) (生),各四錢 [各12g
-
天麻鉤藤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天麻鉤藤飲 【出 處】《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高血壓,頭痛,暈眩,失眠”。 【分 類】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方劑(三級學科) 【組 成】 益 朱蕎 [各9g] [12g] 後下 [12g] 先煎
2012-05-24 30 -
鎮肝熄風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鎮肝熄風湯 【出 處】清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方劑篇 醫學衷中參西錄 【分 類】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方劑(三級學科) 【組 成】懷一兩[30g],生(軋細)一兩[30g],(搗碎)兩錢 [6g
2012-05-24 12 -
羚角鉤藤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羚角鉤藤湯 【出 處】《通俗傷寒論》卷二 【分 類】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方劑(三級學科) 【組 成】羚角片一錢半,先煎(4.5g),雙三錢,後入(9g),霜二錢(6g),滁三錢(9g),鮮生地五錢
-
夏季治療寶寶拉肚子的偏方
夏季是嬰幼兒腹瀉發生的高峰期。嬰幼兒腹瀉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輪狀病毒感染及其他細菌感染,促使腸蠕動增強,大便次數增加,腹部不適等。中醫學認為,腹瀉多由飲食不節,食滯胃腸或感受暑濕,致使濕熱阻於中焦,脾胃功能失
-
哪些人群不宜進補阿膠
不宜吃阿膠的人群: 1、愛上火的人,比如心火、肝火、肺火,甚至陰虛有火的人,如果只用阿膠,還會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呢,火會越來越大。 2、體內濕邪重的人:可表現為口幹口苦口黏、乏力、頭暈或者頭迷糊、肚子脹、大便不好,最重要的是舌苔厚
-
哪些人群不宜吃辣椒
辣椒是不少人的飲食最愛,辣椒那種又香又辣的味道叫人吃了超級爽快,中醫提醒,9大人群不能吃辣椒! 腎病患者 辣椒素是通過腎臟排泄,有損腎實質細胞,嚴重可引起腎功能改變,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 服用中藥者 食用辣椒素會影響中藥療效,
2012-05-23 12 -
牽正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牽正散 【出 處】《楊氏家藏方》 【組 成】白附子、僵蠶各6g,全蠍去毒,並生用,各等分3g。 【方 訣】牽正散是楊家方,全蠍僵蠶白附襄,服用少量熱酒下,口眼斜療效彰。 【功 用】祛風化痰止痙。 【主 治】風中經絡
-
珍珠母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珍珠母丸 【分 類】安神劑 -- 未分類 【組 成】珍珠母、酸棗仁、柏子仁、龍齒各12g,當歸、熟地、人參、茯神、沉香各6g,犀角、辰砂、金銀花、薄荷各1g。 【功 用】滋陰養血,鎮心安神 【主 治】陰血不足,肝陽偏
2012-05-24 12 -
鉤藤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鉤藤飲 【出 處】《醫宗金鑒》卷五十。 【組 成】人參 全蠍(去毒) 羚羊角 天麻 甘草(炙) 釣藤鉤 【主 治】小兒天釣證。痰熱壅盛,驚悸壯熱,眼目上翻,手足瘈疭,爪甲青色,證似驚風,但目多仰視者。 【用 法】水煎
2012-05-24 11 -
建瓴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建瓴湯 【出 處】《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 成】生懷山藥30克 懷牛膝30克 生赭石24克(軋細) 生龍骨18克(搗細) 生牡蠣18克(搗細) 生懷地黃18克 生杭芍12克 柏子仁12克 【主 治】肝陽上亢,頭目眩暈,
2012-05-24 17 -
十灰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十灰散 【出 處】《十藥神書》 【組 成】大薊 小薊 荷葉 側柏葉 茅根 茜根 山梔 大黃 牡丹皮 棕櫚皮 各等分[各9g] 【方 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功 用】涼血
-
咳血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咳血方 【出 處】《丹溪心法》卷二咳血十九 【組 成】青黛水飛[6g] 瓜蔞仁去油[6g] 海浮石粉[6g] 山梔子炒黑[9g] 煨訶子取肉[6g] 【方 訣】咳血方中訶子收,瓜蔞海粉山梔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
-
四生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四生丸 【出 處】《婦人大全良方》 【組 成】生荷葉[9g] 生艾葉[9g] 生柏葉[12g] 生地黃[15g] 各等分。 【方 訣】四生丸中三般葉,側柏艾葉荷葉兼,生地合用為丸服,血熱吐衄效可驗。 【功 用】涼血止
2012-05-23 16 -
黃土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土湯 【出 處】《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組 成】甘草、幹地黃、白術、附子(炮)、阿膠、黃芩各三兩[各9g],灶心黃土半斤[30g]。 【方 訣】黃土湯用芩地黃,術附阿膠甘草嘗,溫陽健脾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