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中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理中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人參 乾薑 甘草(炙) 白術各9克 【功 用】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主 治】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虛證,胸痛徹
2012-05-15 10 -
大建中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大建中湯 【出 處】《金匱要略》 【分 類】溫裡劑-溫中祛寒 【組 成】蜀椒(6-10克 )炒去汗 乾薑(10-15克) 人參(6-10克) 【功 用】補虛緩急,散寒止痛。 【主 治】虛寒腹痛。心胸中大寒痛,嘔而不
2012-05-15 11 -
白通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白通湯 【出 處】《外台》卷二引《肘後方》 【組 成】大附子1枚(生,削去黑皮,破8片),乾薑半兩(炮),甘草半兩(炙),蔥白14莖(一方有犀角半兩)。 【主 治】傷寒泄痢不已,口渴不得下食,虛而煩。 【用 法】以水
-
黃芪桂枝五物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芪桂枝五物湯 【出 處】《金匱要略》卷上。 【組 成】黃芪三兩[9g] 芍藥三兩[9g] 桂枝三兩[9g] 生薑六兩[18g] 大棗十二枚[4枚](一方有人參)。 【方 訣】①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薑,益氣溫經
-
當歸四逆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當歸四逆湯 【出 處】《傷寒論》 【分 類】溫裡劑-溫經散寒 【組 成】當歸(12克) 桂枝(9克) 芍藥(9克) 細辛(3克) 通草(6克) 大棗(8枚,擘[bo]) 炙甘草(6克) 【方 訣】當歸四逆桂枝芍,細辛
2012-05-15 12 -
回陽救急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回陽救急湯 【出 處】《傷寒六書》 【組 成】熟附子(9克) 乾薑(6克) 人參(6克) 炙甘草(6克) 炒白術(9克) 肉桂(3克) 陳皮(6克) 五味子(3克)茯苓(9克) 制半夏(9克) 【功 用】回陽固脫,益氣
2012-05-15 14 -
吳茱萸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吳茱萸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吳茱萸9克 人參9克 生薑18克 大棗4枚 【功 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 治】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食後泛泛欲嘔,或嘔吐酸水,或幹嘔,或吐清涎冷沫,胸滿脘痛,巔頂頭痛
2012-05-15 11 -
阿膠黃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阿膠黃連湯 【出 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 成】陳阿膠4.5克(烊沖)、生白芍6克、小川連1.8克(蜜炙)、鮮生地18克、青子芩3克、雞子黃1枚(先煎代水)。 【主 治】傷寒邪傳少陰,水為火爍,心煩不寐,肌膚枯燥,
2012-05-14 10 -
小定風珠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小定風珠 【出 處】《溫病條辨》卷三 【組 成】雞子黃1枚(生用)、真阿膠6克、生龜版18克、童便1杯、淡萊9克。 【功 用】滋陰潛陽,熄風降逆。 【主 治】溫邪久羈下焦,消爍肝腎陰液,虛火上沖,發為痙厥呃忒,脈細而
-
豬膚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豬膚湯 【組 成】鮮豬皮60克、白粉(米粉)50克、白蜜30克。 【功 用】滋潤肌膚,光澤頭髮,減少皺紋。 【用 法】于空腹時服食20~30克,日服三次。 【方 解】 方中豬皮甘涼,含蛋白質、脂肪、角質等,尤以膠汁
2012-05-14 13 -
苦酒湯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苦酒湯方 【出 處】《聖濟總錄》 【組 成】半夏(湯洗7遍、切)14枚,鴨子(去黃留白)1枚,苦酒100毫升。 【功 用】祛疾散結。消腫利房。 【主 治】傷寒少陰病、煙中生瘡、語聲不出。 【用 法】口服。少少含咽,
2012-05-14 15 -
導赤承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導赤承氣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赤芍藥9克、細生地15克、生大黃9克、黃連6克、黃柏6克、芒消3克。 【主 治】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小便赤痛,心煩渴甚,脈左尺牢堅者。 【用 法】用水1升,煮取400
2012-05-14 13 -
冬地三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冬地三黃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麥冬24克、黃連3克、葦根汁100毫升(沖)、元參12克、黃柏3克、銀花露100毫升(沖)、細生地12克、黃芩3克、生甘草9克。 【功 用】養陰生津,清熱瀉火。 【主
2012-05-14 16 -
複脈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複脈湯 【組 成】炙甘草12、桂枝10、人參10、生地24、阿膠10(烊化)、生薑9、麥冬10、麻仁9、大棗10枚、白酒(少量)。 【功 用】滋陰養血,益氣溫陽,複脈定悸。 【主 治】1.陰血不足,陽氣虛弱。 表現為脈
-
虛證疼痛別吃元胡止痛片
俗話說“十病九痛”,疼痛是多種疾病的表現之一,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存品質。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有較強止痛作用的中成藥———元胡止痛片。 元胡止痛片組方很簡單,由延胡索(醋制)、白芷兩味中藥組成,其中延胡索性味辛、苦、溫,入心、肝、脾經,
-
成藥的那些區別是什麼
中醫治病向來分寒熱,感冒咳嗽的藥也一樣。 寒涼性質的: 養陰清肺糖漿:沒有感冒也可以常吃,嗓子幹癢,鼻子乾燥都可以用。感冒後乾咳也適用。 雙黃連口服液:春天流感最適合用,嗓子疼、發燒也能同時解決。 銀翹解毒丸:這個藥對流感季節
-
喝完藿香正氣水別馬上開車
藿香正氣水是家庭常備的中成藥,具有祛暑解表、化濕和中、扶正祛邪的功效,適用於惡寒發熱、頭身困重、胸悶腹滿、噁心嘔吐、泄瀉等症,臨床應用很廣,但藿香正氣水是一種酊劑,在提取過程中使用了一定濃度的乙醇作為溶媒,成品中乙醇含量約10%,在服
2012-05-11 10 -
六味地黃丸什麼時候服用
中醫中藥歷來很重視擇時服用,選擇正確的服藥時間,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補益藥(如十全大補膏),宜早飯前30~60分鐘和臨睡前30分鐘左右,空腹各服1次,以利吸收。 ●治風寒感冒的辛溫發表藥應趁熱溫服,服後可喝少量熱粥,以助藥
2012-05-11 18 -
治頑疾中成藥組合出擊
中成藥多為醫家長期臨床總結出來的有效方劑,通過劑型改變或工藝變化而成,經過長期臨床考驗,安全有效,易於攜帶,服用方便,廣受人們的歡迎。如今,中成藥在人們防病治病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怎樣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藥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筆者現將臨床
-
加減銀翹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加減銀翹散 【出 處】《鎬京直指》 【組 成】連翹3錢,粘子3錢,蟬蛻1錢5分,荊芥2錢,防風1錢5分,前胡1錢5分,薄荷1錢5分,象貝2錢,桔梗1錢,廣郁金2錢。 【功 用】暢肺,導痰,透發。 【主 治】冬溫、春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