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白承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宣白承氣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生石膏15克、生大黃9克、杏仁粉6克、栝樓皮4.5克。 【功 用】清肺定喘,瀉熱通便。 【主 治】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寧,痰涎壅滯,大便閉結,脈右寸實大,證屬肺
2012-05-14 10 -
香薷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香薷飲 【出 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 成】香薷10克 厚樸5克 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適量)。 【功 用】解表清暑,健脾利濕。適用於夏季感冒,夾暑濕證。 【主 治】陰暑。惡寒發熱,腹痛吐瀉,頭重身痛,無汗,胸悶
2012-05-11 14 -
新加香薷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新加香薷飲 【組 成】香薷6克(二錢),銀花9克(三錢),鮮扁豆花9克(三錢),厚樸6克(二錢),連翹6克(二錢)。 【方 訣】香薷樸銀翹,扁豆鮮花一齊熬,暑溫口渴汗不出,清熱化濕又解表。 散用樸扁豆,祛暑和中濕邪消。
2012-05-11 27 -
黃連香薷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連香薷飲 【出 處】《丹溪心法》卷一 【組 成】香薷500克 川樸(制)250克 黃連120克。 【功 用】清暑化濕。 【主 治】冒暑,腹痛水瀉,噁心。 【用 法】上藥哎咀。每用6~9克,水煎服。
2012-05-11 30 -
薏苡竹葉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薏苡竹葉散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薏苡15克、竹葉9克、飛滑石15克、白蔻仁4.5克、連翹9克、茯苓塊15克、白通草4.5克。 【功 用】辛涼解表,淡滲利濕。 【用 法】上藥共為細末。每服15克,日三
2012-05-11 28 -
藿朴夏苓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朴夏苓湯 【出 處】《醫原)卷下 【組 成】杜藿香6克、真川樸3克、姜半夏4.5克、赤苓9克、光杏仁9克、生苡仁12克、白蔻末1.8克、豬苓4.5克、淡香鼓9克、建澤瀉4.5克。 【功 用】理氣化濕,疏表和中。 【
2012-05-11 13 -
杏仁滑石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杏仁滑石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杏仁9克、滑石9克、黃芩6克、橘紅4.5克、黃連3克、郁金6克、通草3克、厚樸6克、半夏9克。 【功 用】苦辛通降,清利三焦濕熱。 【主 治】濕熱彌漫三焦,胸脘痞悶,
2012-05-11 30 -
黃芩滑石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滑石湯 【出 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 成】黃芩9克、滑石9克、茯苓皮9克、豬苓9克、大腹皮6克、白蔻仁3克、通草3克。 【主 治】濕溫病,身疼痛,口不渴,或渴不多飲,汗出熱解,繼而複熱,舌苔淡黃而滑,脈緩。
2012-05-11 18 -
清絡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清絡飲 【出 處】溫病條辨 , 吳鞠通, 1798 【組 成】鮮荷葉邊6克 鮮銀花6克 西瓜翠衣6克 鮮扁豆花1枝 絲瓜皮6克 鮮竹葉心6克。 【功 用】清透暑熱。 【主 治】暑溫經發汗後,暑證悉減,但頭微脹,目不了
2012-05-11 21 -
六一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六一散 【出 處】《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分 類】祛暑劑-清暑利濕 【組 成】滑石(180克)、甘草(30克)。 【功 用】清暑利濕。 【主 治】暑濕證。身熱煩渴,小便不利,或泄瀉。(本方可用於膀胱炎、尿道炎等屬濕
2012-05-10 12 -
青蒿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青蒿飲 【出 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 成】青蒿 甘草(炙) 柴胡(去苗) 知母(焙) 龍骨 麥門冬(去心)各30克 桃枝 柳枝各1握。 【主 治】暴急熱勞,四肢煩疼,手腳心熱,咽幹虛渴,飲食減少。 【用 法】
2012-05-10 11 -
五葉蘆根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五葉蘆根湯 【出 處】清•薛生白的《濕熱病篇》 【組 成】藿香葉二錢 薄荷葉六分 鮮荷葉一錢 冬瓜子五錢 佩蘭葉一錢五分 枇杷葉五錢,去毛筋、炒黃 活水蘆根一兩。 【主 治】濕熱俱輕,身熱自汗,胸脘微悶,知饑不食,口膩
2012-05-10 35 -
藿香正氣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藿香正氣散 【出 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 成】藿香去土,三兩 白芷一兩 紫蘇一兩 茯苓去皮,一兩 半夏曲二兩 白術二兩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二兩 苦桔梗二兩 炙甘草,二兩半 【主 治】(1)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
-
桂苓甘露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桂苓甘露飲 【組 成】肉桂(半兩)、白茯苓(去皮.二錢)、白術(二錢)、豬苓(二錢)、滑石(碾.二錢)、寒水石(碾.一兩)、甘草(炙.一兩)、澤瀉(一兩)。 【主 治】治伏暑引飲過度,肚腹膨脹,霍亂吐瀉。皆治。 【用
-
雞蘇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雞蘇散 【出 處】《傷寒直格》 【分 類】祛暑劑-祛暑解表 【組 成】滑石(36克)、甘草(6克)、薄荷(15克)。 【功 用】疏風解暑。 【主 治】暑濕證兼微惡風寒,頭痛頭脹,咳嗽不爽者。 【用 法】水煎服。用
2012-05-10 40 -
清暑益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清暑益氣湯 【出 處】《溫熱經緯》卷四 【分 類】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功 用】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主 治】暑熱耗氣傷津。身熱汗多,心煩口渴,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
2012-05-10 15 -
碧玉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碧玉散 【出 處】《傷寒直格》 【分 類】祛暑劑 【組 成】滑石(36克)、甘草(6克)、青黛(10克)。 【功 用】清解暑熱。 【主 治】暑濕證兼有肝膽鬱熱者。 【用 法】即六一散加青黛,令如淺碧色。水煎服。用
2012-05-10 12 -
如何避免服中藥導致嘔吐
有些人服用中藥湯藥為何會嘔吐?這是因為中藥方劑是由多種中藥配伍組成的,每種中藥都具有苦、辛、酸、麻、鹹、澀等不同的味道,所煎出來的煎劑將這些味道彙集到一起就會形成難以下嚥的氣味。特別是一些味覺神經敏感的病人,很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
-
二妙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二妙散 【出 處】《丹溪心法》 【組 成】黃柏 炒 蒼術 米泔浸,炒[各15g] 【方 訣】二妙散中蒼柏兼,若雲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濕熱下注痿痹痊。 【功 用】清熱燥濕止癢。 【主 治】濕熱下注證。筋骨疼痛
2012-05-08 10 -
苓桂術甘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苓桂術甘湯 【出 處】《金匱要略》 【組 成】茯苓四兩(12克) 桂枝去皮三兩(9克) 白術二兩(6克) 甘草炙二兩(6克) 【功 用】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 治】中陽不足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
2012-05-08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