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化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生化湯 【出 處】《傅青主女科·產後偏上卷》 【組 成】全 八錢[各24g] 三錢[9g] 去皮尖,十四枚[各6g] 炮黑,五分[2g] 炙,五分[2g] 【方 訣】生化湯是產後方,歸芎桃草酒炮薑,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
-
複元活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複元活血湯 【出 處】《醫學發明》 【組 成】12 12 10 8 生5 炮山甲10 18(浸) 12(浸) 。 【主 治】跌打損傷,瘀血留於脅下,疼痛不已。 【用 法】除桃仁外,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一半,酒半,
2012-05-23 18 -
補陽還五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補陽還五湯 【出 處】清代王清任 《醫林改錯·卷下·癱痿論》 【組 成】 生,四兩[125g]; 尾 二錢[3g]; 一錢半[5g]; 一錢[3g]; 一錢[3g]; 一錢[3g]; 一錢[3g]。 【方 訣】補陽還五
-
膈下逐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膈下逐瘀湯 【出 處】《醫林改錯》卷上 【組 成】靈脂6克(炒) 9克 6克 9克(研泥) 丹皮6克 6克 6克 玄胡索3克 9克 4.5克 9克 4.5克 【方 訣】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烏藥玄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
2012-05-23 14 -
通竅活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通竅活血湯 【出 處】《弘醫林改錯》卷上。 【組 成】3克 3克 9克(研泥) 紅棗7個(去核) 9克 老蔥3根(切碎) 鮮薑9克(切碎) 0.15克(絹包) 【功 用】活血化瘀,通竅活絡.用於血瘀所致的斑禿,酒渣鼻,
2012-05-23 16 -
血府逐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血府逐瘀湯 【組 成】9克、生9克、12克、9克、6克、6克、5克、3克、5克、9克、3克。 【功 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 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所致的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
2012-05-23 11 -
桃核承氣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桃核承氣湯 【出 處】《傷寒論》 【組 成】 12g 12g 6g 硝 6g 6g 【方 訣】桃核承氣五般施,甘草硝黃並桂枝,瘀熱互結小腹脹,如狂蓄血功最奇。 【功 用】逐瘀瀉熱。 【主 治】下焦蓄血證。 傷寒外證
2012-05-23 10 -
下瘀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下瘀血湯 【出 處】《金醫要略》卷下 【組 成】大黃9克、桃仁20枚、蟅蟲20枚(熬,去足)。 【主 治】產婦瘀阻腹痛,及瘀血阻滯,經水不利,腹中症塊等。 【用 法】上藥三味為末,煉蜜和為4丸。以酒200毫升,煎1丸
-
活絡效靈丹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活絡效靈丹 【出 處】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組 成】當歸;丹參;生明乳香;生明沒藥;各15克(五錢)。 【功 用】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主 治】氣血瘀滯,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腫,內外瘡瘍,以及症瘕積
2012-05-22 22 -
少腹逐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少腹逐瘀湯 【出 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 成】小茴香(炒)7粒、乾薑(炒)0.6克、延胡索3克、沒藥(研)6克、當歸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黃9克、五靈脂(炒)6克。 【方 訣】少腹茴香與炒姜,元胡靈
2012-05-22 18 -
身痛逐瘀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身痛逐瘀湯 【出 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 成】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紅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沒藥6克、當歸9克、靈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龍6克(去土)。 【方 訣】身痛逐淤湯膝地龍,香附秦
2012-05-22 11 -
艾附暖宮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艾附暖宮丸 【組 成】艾葉(炭) 120g 香附(醋制) 240g 吳茱萸(制) 80g 肉桂 20g,當歸 120g 川芎 80g 白芍(酒炒) 80g 地黃 40g ,黃芪(蜜炙) 80g 續斷 60g。 【功 用】
2012-05-22 11 -
桂枝茯苓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桂枝茯苓丸 【出 處】《金匱》卷下 【組 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主 治】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症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
-
槐花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槐花散 【出 處】《本事》卷五 【組 成】槐花(炒)、柏葉(爛杵,焙)、荊芥穗、枳殼(去瓤,細切,麩炒黃)各等分。 【主 治】腸風髒毒。 【方 論】 1.《本事方釋義》:槐花氣味苦寒,入手足陽明、厥陰,柏葉氣味苦辛
2012-05-22 11 -
丹參飲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丹參飲 【出 處】《時方歌括》卷下 【組 成】丹參 一兩[30g] 檀香 砂仁 各一錢半[4.5g] 【方 訣】丹參飲中用檀香,砂仁合用成妙方,血瘀氣滯兩相結,心胃諸痛用之良。 【功 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
2012-05-22 13 -
失笑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失笑散 【出 處】《蘇沈良方》卷八。 【組 成】五靈脂 蒲黃各等分 【功 用】活血祛瘀,散結止痛。 【主 治】用於小腸氣及心腹痛,或產後惡露不行,或月經不調,少腹急痛。現用於心絞痛、胃痛、痛經、產後腹痛、宮外孕等屬於
2012-05-22 10 -
小薊飲子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小薊飲子 【出 處】《玉機微義》 【組 成】生地黃24克、小薊15克、滑石15克、木通6克、淡竹葉6克、炒蒲黃9克、藕節9克、當歸6克、梔子9克、炙甘草6克。 【方 訣】小薊飲子藕蒲黃,木通滑石生地黃,歸草黑梔淡竹葉,
2012-05-22 16 -
資生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資生丸 【出 處】《醫學摘粹·雜證要法》卷二 【組 成】白術3兩(米泔水浸,用山黃土拌,九蒸曬,去土,切片,焙乾),橘皮2兩,山楂2兩(蒸),神曲2兩(炒),白茯苓1兩5錢(人乳拌,飯上蒸,曬乾),人參3兩(人乳浸透,飯
2012-05-21 12 -
鱉甲煎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鱉甲煎丸 【出 處】《金匱要略》卷上 【組 成】鱉甲12分(炙),烏扇3分(炮),黃芩3分,柴胡6分,鼠婦3分(熬),乾薑3分,大黃3分,芍藥5分,桂枝3分,葶藶1分(熬),石葦3分(去毛),厚樸3分,牡丹5分(去心),
2012-05-21 14 -
枳術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枳術丸 【組 成】枳實(炒)250g,白術(炒)500g。 【功 用】健脾消食,行氣化濕。 【主 治】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滿。 【用 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荷葉75g ,加水煎煮,濾過,
2012-05-2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