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燕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除濕熱;利小便;退目翳。主淋病;小便不通;帶下;尿血;小兒疳積;腸風痔漏;眼目障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磨汁。外用:水磨點眼。
-
大山玄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滋陰降火;清熱除煩;鮮毒。主熱病煩渴;骨蒸潮熱;津傷便秘;咽喉腫痛;癰腫瘰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鹹,性涼。有滋陰、降火、除煩、解毒的功能。用於熱病煩渴、發斑、骨蒸癆熱、
2017-03-12 18 -
金挖耳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止痛;解毒。主產後腹痛;水瀉腹痛;牙痛;乳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搗爛沖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分類草藥性》:治一切小腹痛。血分通用。熬酒服。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大羽蘚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拔毒;生肌。主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加菜油調敷或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味淡,性涼。有清熱、拔毒、生肌等功能。用於治水火燙傷。民間一般取本品烤幹,研末,加菜子油外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8 -
芸香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解表;利濕;止咳平喘。主風寒感冒;傷暑;吐瀉腹痛;小便淋痛;風濕痹痛;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
蜂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滋補,強壯,益肝,健脾。治病後虛弱,小兒營養不良,老年體衰,傳染性肝炎,高血壓病,風濕關節炎,十二指腸潰瘍。 臨床應用 ①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口服1%王漿蜂蜜(由王漿與蜂蜜調和而成),4歲以下5克,5~10歲10克,10歲以上
-
柳葉蒿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肺炎;扁桃體炎;丹毒;癰腫疔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於癰疽、瘡腫。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過路驚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熄風定驚。主小兒驚風;夜間啼哭;夜啼。 用法用量 內服:6-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用於小兒驚風,夜間驚哭。 摘錄 《中華本草》
-
浮屍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健脾補腎,斂汗,止血。主久病體虛,陰虛盜汗,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燉雞或燉肉服。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溫,無毒。用於男子弱症,女子崩帶。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2 -
苦葛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透疹;生津止渴。主感冒發熱;麻疹不透;消渴;吐血;口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60g。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搽。 【摘錄】《中華本草》
-
紅千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化痰;消腫。主感冒;咳喘;風濕痹痛;濕疹;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或研末敷;或煎湯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野芝麻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活血止痛;利濕消腫。主肺熱咳血;血淋;月經不調;崩漏;水腫;白帶;胃痛;小兒疳積;跌打損傷;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電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青敷。
-
小花青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風濕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小兒麻痹症後遺症;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
上石田螺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涼血止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主肺癰;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風濕疼痛;牙痛;痢疾;風疹;皮膚濕癢;惡瘡腫癤;梅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g,鮮品60-12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
葛藟汁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補五臟,續筋骨,益氣,止渴。 ①《別錄》:主補五臟,益氣,續筋骨,長肌肉,去諸痹。 ②崔禹錫《食經》:食之補五臟,以薯蕷為粉和汁煮作粥食,主噦逆。又合白蜜食之益人。 ③《日華子本草》:止渴,悅色。 摘錄 《*辭典》
-
朝鮮一枝黃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解毒消腫。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腎炎;膀胱炎;癰腫疔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知量,鮮品搗敷;或煎濃汁浸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4 -
余甘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咽;潤肺化痰;生津止渴。主感冒發熱;咳嗽;咽痛;白喉;煩熱口渴;高血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鮮品取汁。 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2017-03-12 14 -
血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濕;活血調經;消腫止痛。主風濕痹痛;痛經;經閉;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無名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栗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濕;補肝腎;行氣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酸痛;頭暈目眩;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
太白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潤肺,化痰,止咳。治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咳痰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 附方 治支氣管炎:太白貝母、桔梗各三錢,甘草二錢。水煎服。 摘錄 《*辭典》
2017-03-12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