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縷梅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益氣。主勞傷乏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60-90g。 注意 服藥時忌酸、辣、芥菜、蘿蔔等。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主治勞傷乏力。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33 -
圓葉堿毛茛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祛風除濕。主水腫;腹水;小便不利;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4.5g。 附方 燒傷搽劑:水葫蘆苗200g,亞大黃175g,水綿150g,堿毛茛150g,石韋150g,赤石脂150g。粉碎成細粉,混勻,
-
苦竹筍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除煩;除濕;利水。主熱病煩渴;濕熱黃疸;小便不利;腳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0-70g;或煮食。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不睡,去面目並舌上熱黃,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熱氣,健人。 2.《食療本草》:主逆氣。
2017-03-12 10 -
柿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主肺熱燥咳;咽幹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消渴。 用法用量 內服:沖服,3-9g;或入丸劑噙化。外用:適量,撒敷。 注意 風寒咳嗽忌服。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氣膈不通。 2.《滇南本草圖說
-
橡實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收斂固脫;止血;解毒。主泄瀉痢疾;便血;痔血;脫肛;小兒疝氣;瘡癰久潰不乳腺炎;睾丸炎;面(黑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適量,炒焦研末調塗。 【各家論述】 1.《唐本草》
2017-03-12 11 -
蝦蟆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散結。主癤腫;瘰鬁;臁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貼患處;或煆灰油調敷。 附方 ①治頭上軟癤:蝦蟆剝皮貼之。(《活幼全書》)②治瘰鬁膿已盡,腫已平,瘡口未斂,以此貼之:蝦蟆皮二個(要活剝者),鼠皮二張,蛇退二條,蜂
2017-03-12 15 -
羊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益陰填髓;潤肺澤膚;清熱解毒。主虛勞腰痛;骨蒸勞熱;肺痿咳嗽;消渴;皮毛憔悴;目赤障翳;癰疽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熬膏,30-60g;或煮食,適量。外用:適量,塗敷。 【各家論述】 1.《別錄》:主男女傷中,陰氣不足,利
-
仔欖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性涼。有消炎止痛的功能。用於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4 -
水胡滿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活血消腫。主風濕熱痹;肢軟乏力;流感;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飲。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
遼瓦松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涼血;止痢;解毒斂瘡。主瀉痢;便血;崩漏;瘡瘍;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1 -
雞翮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破瘀消腫;祛風。主血閉;癰疽;陰痜;骨哽;產後小便不禁;小兒遺尿;過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 內服:燒研,0.3-0.9g。外用:適量,燒灰調敷;或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下血閉。 2.別錄》:主起陰。 3.《
-
陽桃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澀精止帶。主風濕痹痛;骨節風;癱緩不遂;慢性頭風;心胃氣痛;遺精;白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浸酒。 摘錄 《中華本草》
-
雪上一枝蒿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轎止痛。主風濕骨痛;趺打損傷;肢體疼痛;牙痛;瘡瘍腫毒;癌性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不超過0.02g,1d量不超過0.04g。外用:適量,浸酒塗擦;或研末調敷;或煎湯熏洗。
-
梓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催吐;止痛。主霍亂不吐不瀉;手足痛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外用:適量,煎湯薰蒸。 各家論述 《握靈本草》:治手足痛風,梓木煎湯,桶上蒸之,勿令湯氣人目。治霍亂不吐不瀉,以梓木屑煎濃汁吐之。 摘錄 《中華本草》
-
密馬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寒除濕。主感冒發熱;肌肉酸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附方 ①治頭暈、心煩:密馬五錢,煎水服。②治飲食不振:密馬二錢,八爪金龍一錢。煎水服(燉肉吃尤好),日服二次。 摘錄 《中華本草》
-
梔子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主黃疸型肝炎;痢疾;膽囊炎;感冒高熱;吐血;衄血;尿路感染;腎炎水腫;乳腺炎;風火牙痛;瘡癰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1 -
山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主淋證;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民間用於清熱利尿、淋症及燒灼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9 -
綠豆芽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消暑;解毒利尿。主暑熱煩渴;酒毒;小便不利;目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搗爛絞汁。 注意 姚可成《食物本草》:脾胃虛寒之人,不宜久食。 各家論述 《綱目》:解酒毒、熱毒,利三焦。 摘錄 《中華本草》
-
苦豆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止痛;殺蟲。主痢疾;胃痛;白帶過多;濕疹;瘡癤頑癬。 用法用量 內服:炒黑研末,每次5粒。外用:適量,研末,煎水洗;或用其乾餾油製成軟膏搽。 摘錄 《中華本草》
-
樸消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瀉熱潤燥;清熱消腫;軟堅散結。主實熱積滯;腹脹便秘;停痰積聚;目赤腫痛;喉痹;癰腫;乳腫;痔瘡腫痛;停痰積聚;婦人瘀血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溶入湯劑,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吹喉或水化罨敷、點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