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竹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活血;解毒。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牙痛;目赤腫痛;胸脅滿悶;腹瀉;腰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石上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固脫;消腫散結。主小便不利;淋症;脫肛;瘰鬁;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利尿通淋的功能。用於小便不通、淋症,外用於跌打損傷。 【摘錄】
2017-03-12 11 -
蒟蒻薯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理氣止痛。主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痢疾;肝炎;瘡癤;咽喉腫痛;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2017-03-12 28 -
牛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解毒。主水腫;腹水;尿少;癰疽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或燒灰研末沖,每次15g。外用:適量,燒灰調塗。 【各家論述】《食醫心鏡》:主水氣大腹浮腫,小便澀少,水牛皮煮熟,切於豉汁中食之。 【摘錄】《中華
2017-03-12 13 -
牛蒡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風熱;消毒腫。主風熱感冒;頭痛;咳嗽;熱毒而腫;咽喉腫痛;風濕痹痛;症瘕積塊;癰癤惡瘡;痔瘡脫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搗汁;工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熬膏塗;或煎水洗。
2017-03-12 30 -
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癰疽腫毒;瘰鬁;瘡疹頑癬;產後缺乳;胎衣不下;癘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醋煎塗,或研末撒,或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2 -
絡石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通絡止痛;涼血清熱;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筋脈拘攣;咽喉腫痛;疔瘡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場,6~15g單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汁塗。
-
藍花茶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理氣消食;利水消腫。主飲食不消;脘腹脹滿;浮腫;小便不利;風濕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8 -
蜘蛛網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止血;消疣贅。主吐血;金瘡出血;疣贅;血瘤;痔瘺。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酌量。外用:適量,纏紮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 1.《別錄》:療喜忘。 2.《唐本草》:纏贅疣。 3.《聖惠方》:療瘡毒,止金瘡血出。炒黃研末,酒服
-
牛扁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止咳化痰;平喘。主風濕關節腫痛;腰腿痛;喘咳;瘰鬁;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3-6g。外用:適量,煎汁洗。 【各家論述】《本經》:主身皮瘡熱氣,可作浴湯。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
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用於疔瘡腫毒;癰疽發背;丹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
薯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清熱解毒。主咳血;咯血;嘔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腹痛;脘腹脹痛;痧脹腹痛;熱毒血痢;水瀉;關節痛;跌打腫痛;瘡癤;帶狀皰疹;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絞
-
毛茛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退黃;定喘;截瘧;鎮痛;消翳。主主治黃疸;哮喘;瘧疾;偏頭痛;牙痛;鶴膝風;風濕關節痛;目生翳膜;瘰鬁;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患處或穴位,使局部發赤起泡時取去;或煎水洗。
-
羽裂盾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止血。主小便短赤不利;水腫;血尿;勞傷吐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末撒。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涼。有清熱利濕止血、止痛的功能。用
-
珠芽半支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截瘧。主熱毒癰腫;牙齦腫痛;毒蛇咬傷;血熱出血;外傷出血;瘧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24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
馬肝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主閉經。 【用法用量】內服:炙幹研末,酒調,每次3g。 【各家論述】《聖惠方》:治婦人月水不通,心腹滯悶,四肢疼痛。赤馬肝一片,炙令幹(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熱酒調下一錢。
2017-03-12 15 -
小葉愛楠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瘀。主黃疸型肝炎,水腫,風濕痹痛;胃院疼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未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
茸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斂瘡。主風濕痹痛;咽喉腫痛;骨髓炎;皮膚濕瘡;疔瘡腫毒;頑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
粳穀奴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咽清熱解毒;利咽。主喉痹;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研末,3~4.5g。 【各家論述】《千金方》:治走馬喉痹,燒研,酒服方寸匕。
-
砧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活血。主肺炎咳嗽;腎炎水腫;腰腿疼痛;婦女經閉;痛經;帶下;瘡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