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茼蒿的功效與作用
茼蒿的功效與作用 性溫,味甘澀;入肝、腎經;平補肝腎,縮小便,寬中理氣。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心煩不安,痰多咳嗽,腹瀉,脘脹,夜尿頻繁,腹痛寒疝等病症。 茼蒿的營養價值 每100克含水分95.8克,蛋白質0.8克,脂肪0.3克,碳水
-
西洋菜的功效與作用
西洋菜的功效與作用 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能清熱止咳、清燥潤肺、化痰止咳、利尿等功效;對肺癆,肺燥肺熱所致的咳嗽、咯血、鼻子出血、月經不調都有較好療效。秋天常吃些豆瓣菜,對呼吸系統十分有益。西洋菜與蜜棗同用,清潤更好。 西洋
-
蟲草花的功效與作用
蟲草花的功效與作用 性質平和,有益肝腎、補精髓、止血化痰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眩暈耳鳴、健忘不寐、腰膝酸軟、陽痿早洩、久咳虛喘等症的輔助治療。 蟲草花的營養價值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以及蟲草素、甘露醇、SOD、多糖類等成分,其中蟲草酸
2017-03-11 31 -
六月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行氣活血;補虛;鎮咳。主風濕痹痛;疝氣疼痛;跌打傷痛;腎虛腰痛;痢疾;勞傷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藤15-30g,果30-60g;或入丸、散。 摘錄 《中華本草》
-
木奶果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濕解毒;主香港腳;稻田皮炎。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熬膏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木、皮:有止咳,平喘,解菌毒的功能。用於產後消瘦,香港腳,稻田皮炎。 摘錄 《中華本草》
-
蒸餅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綱目》:消食,養脾胃,溫中化滯,益氣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 附方 ①治積年腸風下血不止,面色萎黃,肌體枯悴:皂莢七挺(不蛀,肥者,去黑皮,塗酥,炙黃熟,去子),蒸餅二兩,烏龍尾二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
2017-03-11 12 -
馬比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理氣散寒;主風寒濕痹;浮腫;疝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患處。 附方 1.治浮腫:公黃珠子、折耳根、苦蒜果各五錢。煨水服。2.治小兒疝氣:公黃珠子三錢。煨水服。3.治關節疼痛:公黃珠
2017-03-11 11 -
芥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用】宣肺豁痰,溫中利氣。主治寒飲內盛,咳嗽痰滯,胸隔滿悶。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人肺、胃、腎經。 【用量用法】內服:煎湯或搗汁。外用:燒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2017-03-11 14 -
小葉枇杷的功效與作用
藥理作用 1.祛痰、平喘及鎮咳作用:乙醇提取物濃縮成乾粉(小I4)灌胃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法),平喘無效(豚鼠組織胺噴霧法),鎮咳作用不明顯(小鼠氨水噴霧引咳法)。祛痰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為小葉枇杷素。其祛痰作用不是反射性的,也不是直接作
2017-03-11 10 -
天葵子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苦;微苦;微辛;性寒;小毒 【歸經】肝;脾;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水通淋。主小兒熱驚;癲癇;癰腫;疔瘡;乳癰;瘰鬁;皮膚癢瘡;目赤腫痛;咽痛;蛇蟲咬傷;熱淋;砂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
2017-03-11 11 -
秦艽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辛苦平,入胃、大腸、肝膽。 功用說明:秦艽有祛風濕、止痛、解熱等功效,適用於風濕痛、骨節酸痛、黃疸及潮熱等症。 一般用量:一錢五分至三錢,煎服。
-
冬菇的功效與作用
冬菇的功效與作用 香菇性味甘、平、涼;人肝、胃經。 有補肝腎、健脾胃、益氣血、益智安神、美容顏之功效;還可化痰理氣,益胃和中,解毒,抗腫瘤,托痘疹。 主治食欲不振、身體虛弱、小便失禁、大便秘結、形體肥胖、腫瘤瘡瘍等病症。 冬菇的營養價值
2017-03-11 11 -
銅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止血;解毒。主跌打損傷;骨折;創傷出血;癰腫;慢性骨髓炎;尿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4 -
蓮花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苦;甘;平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去濕消風。主損傷嘔血;血淋;崩漏下血;天泡濕瘡;疥瘡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1.5g;煎湯,6-9g。外用:適量,鮮者貼敷患處。
-
地龍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熱病驚狂、小兒驚風、咳喘、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小便不通、風濕關節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塗丹毒、漆瘡等症。 1、清熱息風:主治壯熱驚癇,動風抽搐。 2、清肺定喘:可治肺熱痰咳氣喘,對肺熱型支氣管哮喘療效較好。 3、利尿通淋:
-
雞骨香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微苦;辛;性溫;小毒 【歸經】心;肺;肝;胃;腎經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脘腹脹痛;風濕痹痛;疝痛;痛經;咽喉腫痛及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研末0.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
-
佛指甲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甘;微辛;性微寒 【歸經】肺;腎;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風濕。主咽喉腫痛;口腔潰湯;濕疹瘡毒;鼻衄;咳血;咯血;風濕痹痛;風熱頭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搗汁,鮮品50-100g。外用:適量
-
廣藿香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性微溫,味辛。 【功能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
濟銀花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甘、微苦、辛,寒。歸肺、胃、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熱,解暑熱。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金銀花露每次60~120ml(相當於金銀花生藥3.5~7g)。外用適量。
2017-03-11 12 -
元參的功效與作用
【性位、歸經】甘、鹹、微苦,寒。入肺、胃、腎經。 【功效、應用】 1.清熱涼血:本品味鹹性寒,能入血分而清熱涼血。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常配生地、丹皮等同用,如營血湯。 2.養陰清熱:本品質潤多液,能養陰生津。用於熱病傷津,常配麥冬、生地
2017-03-11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