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南星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性溫,味苦、辛。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於頑痰咳嗽,風疾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2017-03-11 11 -
葶藶子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性大寒,味辛、苦。歸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用於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脅脹滿、不得平臥、胸腹水腫、小便不利。 用量:3~10g
2017-03-11 15 -
天胡荽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性平,味辛。甘、淡、微辛,涼。歸直、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化痰止咳。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腎炎、腳癬、帶狀皰疹、結膜炎、丹毒。祛風清熱。用於肝硬化腹水,膽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傷風感冒,咳嗽,百日咳,
2017-03-11 13 -
珍珠母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甘;鹹;性寒 【歸經】肝;心經 【功能主治】平肝潛陽;安神定驚;清肝明目。主頭痛眩暈;心悸失眠;癲狂驚癇;肝熱目赤;翳膜遮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打碎先煎;右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散。
2017-03-11 12 -
腫節風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苦、辛。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祛風通絡,活血散結。用於肺炎、闌尾炎、蜂窩組織炎、風濕痹痛、跌撲損傷、腫瘤。 用法用量:用量9~30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或幹品研粉,以酒調敷患處。
-
野綠麻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跌打損傷;骨折疼痛;月經不調;勞傷乏力;腎炎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
芸豆的功效與作用
芸豆的功效與作用 芸豆味甘平,性溫,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氣等功用,是一種滋補食療佳品。 芸豆還是一種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每百克含鉀1520毫克,鎂193.5毫克,鈉僅為0.8-0.9毫克,這個特點在營養治療上大
-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甘;性涼。歸經:肺;胃;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生津;健脾開胃;解毒消腫。主咽喉腫痛;燥咳聲嘶;乳汁稀少;腸熱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瀉痢疾;癰腫;癬疾。 無花果的營養價值: 1.無花果含有蘋果酸、檸檬酸、
-
良薑的功效與作用
良薑的功效與作用 味辛,性溫。具強烈辛辣氣味;有溫脾胃、祛風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良薑的營養價值 根莖含有高良薑素(Galangin)、山柰素(Kaempferide)、擗皮素(Quercetin)及揮發油。油的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
2017-03-11 11 -
梧桐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濕消腫;消熱解毒。主水腫;小便不利;無名腫毒;創傷紅腫;頭癬;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研末調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3 -
牛至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解表;理氣;清暑;利濕。主感冒發熱;中暑;胸膈脹滿;腹痛吐瀉痢疾;黃疸;水腫;帶下;小兒疽積;麻疹;皮膚瘙癢;瘡瘍腫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大劑量用至15-30g;或泡茶。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
-
豬肺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甘,平。 ①《本草圖經》:微寒。 ②《綱目》:甘,微寒,無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平。 【功能主治】 治肺虛咳嗽,咯血。 ①《本草圖經》:補肺。 ②《綱目》:療肺虛咳嗽、嗽血。 ③《隨息居飲食譜》:治肺痿咳血、上消渚症。
-
水榕木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清熱利濕;止血解毒。主風火牙痛;胃痛;風濕痹痛;濕熱泄瀉;肝炎;勞傷咳血;跌打傷痛;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29 -
羅鍋底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zz毒;利濕消腫;止痛止血。主咽喉腫痛;牙痛;目赤腫痛;胃痛;菌痢;腸炎;肝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痔瘡;子宮頸炎;癰腫疔瘡;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研末,0.5-1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
川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發表;祛風;勝濕;止痛。主風寒感冒;感冒夾濕;頭痛;昏眩;寒濕腹痛;泄瀉;風濕痹痛;四肢拘攣;破傷風;目赤;瘡瘍;疝瘕;疥癬;風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或搗敷。 注意 虛熱、體虛多汗者
2017-03-11 14 -
金魚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解毒。治水臌、黃疸、咳嗽。 ①《綱目拾遺》:解服鹵毒。治瘋癲,石臌,水臌,黃疸。 ②《動植物民間藥》;解熱。治肺炎,百日咳,心臟病,肋膜炎,腎臟病。 【用法用量】內服:搗汁、煮食或煆存性研末。 【摘錄】《*辭典》
-
毛羅勒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健脾化濕;祛風活血。主濕陰脾胃;納呆腹痛;嘔吐腹瀉;外感發熱;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水煎熏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11 -
甜根子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利尿。主感冒發熱;口幹;咳嗽;熱淋;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莖汁:味甘、性涼。有清熱利水、止渴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口幹、小便不暢、腎炎、肝炎等症。 【
2017-03-11 17 -
東風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明目;祛風止癢;解毒消腫。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風疹;疥瘡;皮膚瘙癢;癰腫瘡癤;跌打紅腫。 用法用量 煎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赤楠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益腎定喘;健脾利濕;祛風活血;解毒消腫。主喘咳;浮腫;淋濁;尿路結石;痢疾;肝炎;子宮脫垂;風濕痛;疝氣;睾丸炎;痔瘡;癰腫;水火燙傷;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 《中華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