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部簡介
百部,止咳良藥也。余常用《冉氏經驗方》中的紅百煮散治療小兒百日咳,每每獲效。方用:百部、紫菀、紅花、生地、杏仁、旋覆花、苦葶藶各15克,浙貝母10克。共研細末,混合均勻,分為小包,每包5克,每日1包,水煎,分2~3次溫服。方中用百部、紫
-
紫菀簡介
紫菀常與款冬相伍,有良好的止咳平喘作用。餘治療老年哮喘,自擬一方名曰老年哮喘丸。方用:紫菀、款冬各75克,瓜蔞子50克,麻黃45克,鱉甲(醋制)50克,黃芩50克,甘草50克,麥冬50克,黃連30克,百合75克,紫蘇子(炒)25克,石膏
-
葶藶子簡介
葶藶子分為苦、甜二種,甜葶藶味淡甘而性緩;苦葶藶味苦而性峻,一般處方用苦葶藶。葶藶子大寒,故用於實熱性痰喘,有立竿見影之功。《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載有蠲哮丸一方,服之頗效,方用:葶藶子、青皮、陳皮各50克,黃荊子、檳榔、大黃各30克,生
2017-03-11 15 -
白果簡介
白果之用有二,其一降氣平喘,其二燥濕止帶。 白果治療風寒外束、痰熱內蘊的哮喘症,效果較好。餘常用《攝生眾妙方》中的定喘湯。方用:白果(去殼炒黃搗碎)21枚,麻黃、款冬花、桑白皮、制半夏各9克,蘇子、杏仁、黃芩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
-
款冬花簡介
款冬花善治咳喘。在咳喘發作時,余常用恩師孟廣奇傳授的咳喘靈丸。方用:炙麻黃、炙罌粟殼、杏仁、川貝各50克,炙紫菀、桔梗、甘草各40克,核桃仁、炙百部各100克,五味子、遠志各30克。煉蜜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除
-
蘇子簡介
蘇子潤而能降,是止咳平喘之良藥。治療上盛(痰涎壅盛)下虛(腎陽不足)的咳喘症,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蘇子降氣湯,收效甚良。方用:紫蘇子、前胡、制半夏、厚樸、當歸各15克,陳皮、甘草各10克,肉桂3克,生薑3片。水煎服,每日1劑,
-
枇杷葉簡介
枇杷葉善清肺胃之熱,既可清肺熱而止咽痛,又能降胃氣而止呃逆。 治療肺胃陰虛所致的口臭、咽痛、口舌生瘡、牙宣齦腫,余常用《閻氏小兒方論》中的甘露飲。方用:枇杷葉、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石斛、黃芩、枳殼、茵陳各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
洋金花簡介
洋金花又名曼陀羅花,具有定喘祛風、麻醉之痛功效。《外科十三方考》載有立效止喘煙一方:曼陀羅花75克,火硝5克,川貝50克,法夏40克,澤蘭30克,冬花25克。共研細末,用老薑500克,搗爛取汁,將藥末合勻,以有蓋茶盅一隻盛儲封固,隔水蒸
2017-03-11 14 -
浮海石簡介
浮海石,清肺化痰之功甚著。余治療小兒哮喘,一切風濕燥熱,咳嗽痰喘,常用《醫學從眾錄》中的海浮石滑石散。方用海浮石12克,飛滑石12克,杏仁12克,薄荷6克。研為極細末。每服2錢,每天服3次,用百部煎湯調下。此方雖簡,用之頗靈。
2017-03-11 22 -
自然銅簡介
自然銅,多用於接骨療傷,外用有殺蟲止癢之效。治療神經性皮炎余常用《中醫皮膚病學簡編》中的自然銅膏。 方用:自然銅(煆末)31克,硼砂末15克,凡士林156克。調成軟膏,外塗患處,每日2~3次。
2017-03-11 13 -
牡蠣簡介
煆牡蠣,軟堅散結之尖兵。治療乳痹(乳腺小葉增生)餘常用《醫學衷中參西錄》消瘰丸,每收良效。方用:煆牡蠣500克,生黃芪200克,三棱、莪術、龍膽草、浙貝母各100克,生乳香、生沒藥、血竭各50克,玄參15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10克
2017-03-11 23 -
鉤藤的簡介
鉤藤,善清肝火,為治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的要藥。余治療肝陽偏亢,肝風上擾,頭痛眩暈,失眠等症,常用《雜病證治新義》中的天麻鉤藤飲。方用:天麻9克,鉤藤(後下)12克,生決明(先煎)18克,山梔、黃芩各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
-
朱砂簡介
朱砂內服安神鎮靜,外用清熱解毒。餘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冰硼散治療口瘡。方用:冰片50克,硼砂(炒)500克,朱砂60克,玄明粉500克。以上四味,朱砂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硼砂粉碎成細粉;將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過篩,
-
羊蹄簡介
羊蹄,能殺蟲療癬。余治療諸癬瘡濕癢,常用《醫宗金鑒》中的羊蹄根散。方用:羊蹄根24克(末),枯白礬6克,共研細末,米醋調擦癬處。該方有殺蟲、滲濕、消毒的作用,塗抹之後,可立即止癢。
-
琥珀簡介
琥珀內服鎮心安神,活血散瘀,通淋溶石,外用散血消瘀,生肌止痛,治瘡療癬。治療一切癬、疥、結核,瘡癤初起已破,刀傷出血及腐爛者,餘常用《急救經驗良方》中的萬應琥珀膏。方用:全當歸15克,大黃12克,上血竭12克,川黃連12克,小生地24克
-
遠志簡介
遠志與菖蒲相伍,長於寧心安神;與川貝相伍,最能化痰止咳。 治療驚恐不安,失眠健忘,夢中驚跳等症,餘常用《醫學心悟》中的安神定志丸。方用:石菖蒲、遠志、茯苓、龍齒、茯神、黨參各50克,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
珍珠母簡介
高血壓病的症狀與中醫的肝陽上亢相似,珍珠母有平肝潛陽之功,故用以降血壓頗效。余治療肝陽上亢,血壓偏高,頭昏頭暈,失眠健忘等症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清腦降壓片方,改片為丸,有較好的作用。方用:黃芩、當歸、決明子各100克,夏枯草、
-
天麻簡介
天麻,平肝熄風之良藥,善除風痰而定眩暈,通經絡而止疼痛。餘治療痰厥頭痛,咳痰稠黏,頭眩煩悶,噁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臥,舌苔白膩,脈弦滑者,常用《脾胃論》中的半夏白術天麻湯。方用:黃柏9克,乾薑3克,天麻9克,蒼術9克,白茯芩9克,黃
-
合歡皮簡介
合歡皮安和五臟,故能安神解鬱,可治療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多夢、頭暈、乏力,餘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夜寧糖漿。方用:合歡皮105克,靈芝50克,首烏藤105克,大棗75克,女貞子105克,甘草30克,浮小麥300克。以上七味,加水
2017-03-11 12 -
石決明簡介
石決明清肝明目,多用於治眼病。余治療肝腎陰虛,目澀畏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等症,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明目地黃丸。方用:熟地黃160克,山地萸(制)、山藥、石決明(煆)各80克,牡丹皮、茯苓、澤瀉、枸杞子、菊花、當歸、白芍、蒺藜
2017-03-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