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赭石簡介
代赭石,善降逆氣,止呃止嘔。用旋覆花代赭石東加生石膏50克,治癒一例頑固性嘔吐者。患者口乾舌燥,舌體光紅無苔,喝水吐水,吃飯吐飯,數日飲食不進,只靠輸液維持。藥煎好,囑其細斟慢飲,每次喝一小口。一劑藥喝完,不再嘔吐,翌日可少進米湯。三劑
2017-03-11 10 -
刺蒺藜簡介
刺蒺藜,既可疏肝明目,又能祛風止癢。 余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常用《冉氏經驗方》中的川芎白艽湯。方用:白芷、川芎、秦艽、半夏、鉤藤各15克,石決明30克,澤瀉、棗仁、刺蒺藜各15克,五味子5克,細辛3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方
-
決明子簡介
據現代研究,決明子有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 餘治療痰濁阻滯型高脂血症,症見頭昏胸悶,大便乾燥,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血脂靈丸。方用:澤瀉、決明子、山楂各100克,制何首烏15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
2017-03-11 11 -
全蠍簡介
全蠍與蜈蚣相須為用,最善止痛。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證屬心氣虛乏、血瘀絡阻,症見胸部憋悶,刺痛、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氣短乏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代者,餘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通心絡膠囊(成藥)方配成丸藥使用,療效較膠囊
-
蜈蚣簡介
蜈蚣有毒,臨床常以毒攻毒,用治瘰鬁(淋巴結核)等。餘常用蜈蚣蛋治之,頗有效驗。方用:蜈蚣2條,雞蛋2個,麻油30克。先將蜈蚣去頭足研成細面,再將雞蛋打開倒入碗中,放入蜈蚣細面攪勻,再用鐵鍋加麻油炒熟,食之。每天分2次服完,1個月為1個療
-
白僵蠶簡介
白僵蠶有三大功能:祛風通絡、利咽消腫、化痰散結。治療口眼歪斜,餘常用牽正散合加減治之,療效甚佳。 另外,白僵蠶還有解毒消腫之效。《普濟方》中的白僵蠶散可治疔腫。方用:白僵蠶30克(炒),研為散末,刮開瘡頭,用上藥敷之,或水調封之。治療乳
2017-03-11 11 -
地龍簡介
地龍有通絡蠲痹之功。治療因風濕閉塞所致的痹病,症見關節疼痛,臂痛腰痛,肢體肌肉萎縮,餘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馬錢子散。方用:制馬錢子30克,地龍(去土焙黃)90克。將制馬錢子、地龍分別粉碎成細粉,配研,過篩,每袋裝0.6克。每晚
-
冰片簡介
冰片是常用的藥物,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其性辛苦,微寒,功用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常用來治療神昏、目赤腫痛、喉痹口瘡、瘡瘍腫痛、水火燙傷等。 治療面癱(口眼歪斜),餘常用《醫方集解》中的改容膏。方用:蓖麻子30克,冰片1克,寒月加乾薑、附子
-
發散藥之生薑藥用介紹
生薑味辛,性微溫,屬發散藥。常用于解表發汗、發散風寒的方劑中,以治風寒感冒。可配伍麻黃,荊芥、桂枝、蘇葉等同用。也可單用生薑一味,切碎,加紅糖適量煮湯飲服,治風寒感冒。前人經驗中有“行陽分而發表散寒,宣肺氣而解鬱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
-
發散藥之白芷
白芷屬發散藥,性味辛溫,有散風、除濕、通竅、排膿、止痛五大功能,下面向大家詳細介紹白芷在不同病種中起到的作用。 1、散風:白芷辛溫發故,能治療風寒感冒,尤其是頭痛重的,更為有效。還能治風疹瘙癢.時起時落。 2、除濕,白芷氣味芳香燥烈,燥
-
發散藥之蟬蛻
蟬蛻鹹寒,屬發散藥,具有發散風熱、透發麻疹、祛風解痙、退翳明目的作用。下面就向大家詳細的介紹蟬蛻的藥用作用。 1、發散風熱:適用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等證,常與金銀花、連翹、薄荷、菊花等同用。兼有音啞,咽痛者,效果更好,常與桔梗,膨大海,
-
發散藥之浮萍藥用介紹
浮萍為發散藥,本晶輕浮升散,可用於風熱表證,症見發熱、頭痛、無汗,口渴,咽痛,脈浮數等,用一般辛涼解表劑不能發汗者。可配薄荷,黃芩、荊芥,杏仁、淡豆鼓等同用。因本晶疏風散熱、善這肌表,故常用於治療熱邪郁於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可與牛蒡子,
-
發散藥之蔓荊子
蔓荊子性味辛涼,屬發散藥,主用於散風清熱、涼肝明目,洽頭痛。 蔓荊子配荊芥、薄荷、菊花、牛蒡子等,治療感受風熱所致的頭痛,發熱、目痛,面腫等症,具有辛涼散熱的作用。本藥能散上部風熱,所以凡因風熱上犯而致的頭痛,目赤,目昏均可用本晶配合桑
2017-03-11 13 -
發散藥之牛蒡子
牛蒡子辛苦而涼,屬發散藥,有散風除熱,宣肺透疹,清熱解毒的作用。 牛蒡子配桑葉,菊花,銀花,薄荷,可以治療風熱感冒及溫病初起的表證,對兼有咳嗽、喉痛、咽癢的尤為有效。小兒麻疹時,如果肺經鬱熱,咳嗽,咽喉紅痛、麻疹出不透,這時可用牛蒡子宣
-
發散藥之菊花藥用介紹
菊花甘苦微寒,有疏風散熱的功效,屬發散藥。常用于治療風溫初起,風熱感冒,頭痛,目赤等。 菊花也是眼科常用的藥物,主用於治療肝經風熱、目赤腫痛,兩目昏花,見風流淚,目生雲翳等,有清利頭目的作用。常配伍黃芩、密蒙花,草決明、青葙子、木賊草、
-
發散藥之薄荷藥用介紹
薄荷主要用為辛涼解表藥,有辛涼發汗的作用,屬發散藥。常用它治療風熱感冒,頭暈頭痛,咽喉腫痛等。多與荊芥、銀花、桑葉,菊花等同用。 薄荷有發散風熱的作用,故可用於由風熱引起的風疹、皮膚癢疹,麻疹等。這種情況常與連翹,赤芍、白蘚皮、苦參、蟬
2017-03-11 10 -
發散藥之香薷
香薷味辛,性微溫,能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主治夏季感冒暑濕的表證,症見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身痛或腹痛,吐瀉等。常與荷葉、扁豆、佩蘭、藿香等同用。並用於治療水濕浮腫,小便不利者(如急性腎炎浮腫等)。扁豆健脾化濕而消暑;荷葉升達清氣而消
-
發散藥之辛夷
辛夷氣味辛溫,屬發散藥,有祛風通竅的作用,尤善於通鼻,以散風寒。故常用於通鼻竅,為治鼻病的要藥。例如:治風寒感冒的鼻塞不通,可配合細辛、荊芥、防風、蒼耳子同用;治鼻炎、鼻竇炎,可配合白芷,細辛、蒼耳子,川芎、菊花,銀花同用。臨床上遇有鼻
2017-03-11 38 -
發散藥之細辛
細辛氣味串溫,有發散風寒的作用,屬發散藥,可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惡寒、發熱,全身骨節疼痛。常與荊芥,防風,羌活、蘇葉等配伍應用。本品有升浮之性,故又可用于頭面部諸風百疾。 細辛的主要特點是有竄透開滯的效能。“辛”味能“開通”,可用它
-
發散藥之荊芥
荊芥屬於發散藥。味辛,性微溫,有發汗解表的作用。配防風、蘇葉,用於辛溫解表:配薄荷,銀花、桑葉,用於辛涼解表;配防風、當歸、川芎、蘇梗,用於產後受風。荊芥與具他十溫解表藥不同的是風寒、風熱的表證,都可以應用。荊芥還可以透疹、止癢、治皮膚病
2017-03-1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