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主要用為辛涼解表藥, 有辛涼發汗的作用, 屬發散藥。 常用它治療風熱感冒, 頭暈頭痛, 咽喉腫痛等。 多與荊芥、銀花、桑葉, 菊花等同用。
薄荷有發散風熱的作用, 故可用於由風熱引起的風疹、皮膚癢疹, 麻疹等。 這種情況常與連翹, 赤芍、白蘚皮、苦參、蟬衣等同用。
薄荷尚能清旰明目, 用於肝鬱化火目赤腫痛、視物模糊, 頭痛頭暈等證。 常配菊花、冬桑葉等同用。 對於薄荷的用途, 大家多注意使用它發散風熱, 清肝明目的作用, 而常不注意它能消食下氣、消脹, 除霍亂吐瀉的作用。 這種情況常與木香、檳榔、大腹皮,
薄荷配地骨皮, 銀柴胡、秦艽, 能退骨蒸癆熱, 配桑白皮, 能瀉肺熱, 配四物湯(地黃、當歸, 白芍、川芎)能凋經順氣, 例如逍遙散(柴胡, 白術、茯苓、當歸, 白芍、炙草, 陳皮, 薄荷、煨薑)中, 也用薄荷以助散鬱調氣之力。 桑葉、薄荷都常用為疏風清熱藥, 但桑葉偏於涼血清熱, 疏風明目。 薄荷則偏入氣分, 富有辛涼解散的作用。 久病、大病之後, 不可用薄荷, 以免出汗不止。
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二錢, 病較重者, 也可用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