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益藥之大棗藥用
大棗性味甘溫,屬補益藥。能補脾和胃,增強脾胃功能。有止瀉,生津,補養強壯等作用。並能緩和藥性,解毒,保護脾胃。例如十棗湯,葶藶大棗瀉肺湯中,都使用大棗以緩和藥性、解毒,保護脾胃。 大棗配甘草,小麥,名甘麥大棗湯,可用于婦女髒躁(情緒抑鬱
-
補益藥之黃精
黃精性味甘平,屬補益藥。補中益氣,性質平和。主要功用為補脾氣,養胃陰,潤心肺。 本品配伍白術,黨參,茯苓,甘草,陳皮、麥芽,穀芽等,可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精神疲倦、四肢懶動、脈象虛軟無力之症。本品性質平和,適於久服、病後調養之用。前
2017-03-11 10 -
補益藥之山藥
山藥味甘性溫,屬補益藥。功能補脾胃、益肺氣、強腎固精、治帶下。補脾胃,益肺氣、治帶下用炒山藥,強腎生精,治消渴用生山藥。 1、補脾胃;配白術,黨參,茯苓、扁豆,蓮子肉、炒芡實等,常用於脾胃虛而大便虛瀉難愈、四肢疲乏無力,脈虛等症。山藥有
-
補益藥之白術
白術味甘苦,性微溫,屬補益藥。功能健牌燥濕,益氣生血,和中安胎。是常用的補氣藥,但與補血藥同用,也可以補血(中焦運化旺盛,則氣血自生)。 1、健脾燥濕:脾胃虛弱,中焦運化不健,消化不良,水濕不化,食欲不振,則易生胃脘悶,腹脹,大便溏軟,
-
補益藥之牡蠣
牡蠣味鹹,性寒,屬補益藥範疇。生用有養陰潛陽、清熱解渴,軟堅散結的作用,煆用有縮小便,止帶下的作用。因陰虛陽亢而致的煩躁,失眠,盜汗等症,可用牡蠣養陰潛陽。常配合生龍骨,生地,白芍、黃芩,香附,遠志,夜交藤等同用。 生牡蠣有養陰清熱解渴
-
補益藥之龍骨
龍骨味甘澀,性平,屬補益藥範疇。龍骨有生用、煆用的分別。生龍骨有平肝潛陽、鎮靜安神的作用,煆龍骨有固澀收斂的作用。由於陰虛陽亢所致的煩躁、失眠,頭目眩暈等症可用生龍骨平肝潛。常配合生地、白芍、元參、白蒺藜,黃芩、遠志、生牡蠣等同用。由於
-
補益藥之磁石
磁石味辛鹹,性寒,屬補益藥範疇。磁石為重鎮之晶,主要功用是:補腎納氣,鎮肝潛陽,定志安神,下面介紹磁石作為補益藥的具體功效。 1、補腎納氣:腎虛而瞳孔擴散,視物不清,肝腎兩虛而目睛昏暗,眼生黑花,白內障等。常以磁石配熟地、生地、枸杞子,
2017-03-11 30 -
補益藥之琥珀
琥珀味甘,性平,屬補益藥範疇。主要作用有鎮驚安神、利水通淋、散瘀血。下面向大家詳細介紹琥珀作為補益藥的功效。 一、鎮驚安神:主用於治癲癇。由於突然受到嚴重的驚嚇而發生神昏,吐白沫、吊眼、抽搐等症,稱作驚癇。小兒目觸異物或突聞異聲都可致此
-
理氣藥之白豆蔻
白豆蔻味辛,性溫,屬理氣藥。白豆蔻是常用的行氣,化濕,健胃,止嘔藥。能宣散肺中滯氣,溫行胃中寒氣,燥化脾經濕氣。適用於脾胃虛寒、濕鬱或氣滯而導致的消化不良,嘔吐反胃,胸脘滿悶,腹部脹痛等症。常配合藿香、半夏、陳皮、生薑、丁香等同用。 白
-
理氣藥之砂仁
砂仁味辛,性溫,屬理氣藥。主要有行氣調中,醒脾開胃,助消化的作用。並能引氣歸腎,兼有溫腎,化濕的作用。對因氣滯及脾胃濕冷而引致的脘腹脹滿、痰濕積滯,嘔吐,泄瀉、腹痛、消化不好等症,可用砂仁行氣散寒、化濕和胃,助消化。常配合枳實、白術,木
-
理氣藥之草豆蔻
草豆蔻味辛,性溫,屬理氣藥範疇。主要有燥濕、溫中。破氣,開鬱的作用。常用於中焦寒濕不化、胃脘廟等症,下面就向大家詳細介紹草豆蔻作為理氣藥的作用。 1、中焦寒濕不化:草豆蔻辛溫芳香,其氣燥烈,能化濕濁。對於中焦寒濕不化而引致嘔吐、反胃、噎
2017-03-11 12 -
理氣藥之蘇子
蘇子味辛,性溫,屬理氣藥範疇。主要有下氣平喘,消痰止嗽、利膈開鬱的作用。蘇子有潤心肺,降氣消痰的作用。對於肺失肅降,痰多氣逆而咳喘、胸悶諸症,常配合杏仁、炒菜菔子、炒白芥子、陳皮、紫菀、前胡,厚樸、當歸、沉香等同用。常用方如三子湯(炒蘇
-
理氣藥之薤白
薤白味辛苦,性溫,屬理氣藥範疇。主要作用是助胸陽,開心竅,散胸中與大腸氣滯,兼能活血。對胸中陽氣不振而產生胸痹刺痛,心痛血滯,肺氣喘急等症。薤白常配合瓜蔞、白酒,桂枝,枳殼、五靈脂、蒲黃、檀香、紅花、蘇梗,蘇子,檳榔,川芎等同用。 對大
-
理氣藥之旋複花
旋複花味苦,辛、咸,性溫,屬補益藥。主要功用是降氣、化痰,行水。常用於暖氣嘔逆、咳喘痰多等症,下面就向大家做詳細介紹。 1、暖氣嘔逆:由於大汗或瀉下後,胃氣受傷,或濕痰阻滯不降而引致肺胃之氣上逆,出現噯氣頻頻,脘部痞悶,胸脅脹滿,食入即
-
理氣藥之香附
香附味辛微苦,性子,屬理氣藥範疇,是最常用的理氣開鬱藥。香附性宣暢,能通行十二經,八脈的氣分,前人稱它能“主一切氣”,解六郁(氣郁、血郁,痰郁,食郁,火郁、濕鬱),調月經。常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1、舒肝解鬱,香附芳香辛散,有調氣、舒肝,
2017-03-11 11 -
理氣藥之檳榔
檳榔味辛,性溫,屬理氣藥範疇。降氣破滯是它的特長,兼能行痰下水,消積殺蟲。檳榔長於降氣,前人經驗認為“性如鐵石之降”,能把人體最高部位之滯氣,降瀉至極下之處。所以對於因氣逆,氣滯所造成的胸腹脹悶,噯氣嘔逆,腹瀾便難,痢疾後重,腳氣水腫等
2017-03-11 10 -
中藥基礎之扁豆簡介
扁豆補脾而不滋膩,化濕而不燥烈,通利三焦,止嘔止瀉。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吐或瀉,胸脘悶脹,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苔白、質淡紅,脈細緩或虛緩等症,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參苓白術散。方用:蓮子肉(去皮)50克,薏苡仁
-
理氣藥之佛手
佛手味辛苦酸,性溫,屬補益藥。主要功用是理氣和中,舒旰解鬱。佛手適用於肝胃不和,氣滯胃痛,胸悶脅脹,食欲不振,嘔吐等症。常配合香櫞、香附,蘇梗,厚朴、半夏、陳皮、藿香等同用。 佛手配青皮、川楝子,治肝氣鬱結而致的胃院廟;配竹茹,黃芩,治
2017-03-11 18 -
理氣藥之香櫞
香櫞味辛酸苦、性溫,屬理氣藥範疇。有調氣、寬胸,化瘓的作用。香櫞適用于肝氣鬱滯而致的脅庸、胃脘痛,脘腹滿悶、暖氣、嘔吐等症。常配合半夏、生薑、木香、砂仁、蔻仁,香附,蘇梗、厚樸花等同用。 對於痰氣逆滿而致的咳嗽胸悶,痰多氣喘,也可以配合
-
理氣藥之烏藥
烏藥味辛,性溫,屬理氣藥範疇。烏藥主要有行氣寬脹,順逆止痛、溫故肝腎冷氣、疏達腹部逆氣的作用。是常用的溫性行氣藥,兼能溫腎縮小便。 本品善長於治下焦屬於寒性的氣痛,臨床上最常用為溫腎治疝的要藥。對由於腎間冷氣波及肝經而致的少腹攻痛,疝氣
2017-03-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