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理氣藥之烏藥

烏藥味辛, 性溫, 屬理氣藥範疇。 烏藥主要有行氣寬脹, 順逆止痛、溫故肝腎冷氣、疏達腹部逆氣的作用。 是常用的溫性行氣藥, 兼能溫腎縮小便。

本品善長於治下焦屬於寒性的氣痛, 臨床上最常用為溫腎治疝的要藥。 對由於腎間冷氣波及肝經而致的少腹攻痛, 疝氣疼痛、睾丸冷痛墜脹等症, 可以烏藥配合吳萸、木香、青皮、炒小茴香, 炒橘核、荔枝核、肉桂、川楝子等同用。 常用的藥方如天臺烏藥散:烏藥, 木香, 小茴香、良薑, 青皮、檳榔、川楝子(用巴豆、麥麩同炒, 去巴豆與麥麩)等。

對於因寒邪侵犯脾胃, 中焦寒冷, 氣行不暢而致消化不好,

胸腹脹痛, 綿綿不休, 甚則嘔吐, 胃部喜暖, 進稍涼的飲食則上述症狀加重等症, 可用本品溫散脾寒、行氣寬脹, 順逆止痛。 常與香附, 高良薑, 陳皮, 半夏、神曲, 生薑, 吳萸等同用。 對婦女受寒而致的行經腹痛, 可配合當歸, 吳萸, 香附、炒小茴香, 川芎, 炒白芍、內桂, 炮薑等同用。 因腎經虛冷而孜小便次數多者(尿色不甚黃, 尿道無疼痛、遇寒加重), 常用本品配桑螵蛸。 益智仁, 山藥、五味子等同用。 根據前人這一經驗, 曾治療一婦女, 產後尿失禁十多年, 西醫診斷為膀胱麻痹。 雖經多處診治, 都未見效, 褲中經常墊以棉絮等, 非常苦惱。 經望、聞、問, 切四診合參診斷為腎經虛寒、小便失司之證。 治以溫腎固攝之法, 處方以八味地黃丸加烏藥,
桑螵蛸等, 服用十餘劑, 病去大半, 再稍調處方, 又進十餘劑而痊癒。 其處方主要藥物如下:熟地, 山藥, 山萸, 茯苓, 澤瀉、丹皮, 附子, 肉桂、烏藥, 桑螵蛸, 益智仁, 覆盆子、五味子, 煆龍骨, 煆牡蠣, 淫羊藿。 這些藥物可隨證加減, 僅供參考試用。

小茴香暖下焦、散寒邪而定疝痛。 烏藥溫肝腎、散冷氣、顛逆氣而洽疝痛。

香附行十二經滯氣, 開鬱散結, 偏入肝膽, 長於治少腹氣滯。 烏藥順膀腎逆氣, 治疝、縮尿, 偏入腎經, 長於治小腹氣逆。

用量一般為一錢半至三錢。 氣虛有內熱者慎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