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理氣藥之香附

香附味辛微苦, 性子, 屬理氣藥範疇, 是最常用的理氣開鬱藥。 香附性宣暢, 能通行十二經, 八脈的氣分, 前人稱它能“主一切氣”, 解六郁(氣郁、血郁, 痰郁, 食郁, 火郁、濕鬱), 調月經。 常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1、舒肝解鬱, 香附芳香辛散, 有調氣、舒肝, 解鬱的作用, 可用於因情緒不暢, 旰氣鬱滯而致的脘腹脹滿, 脅肋脹痛, 吃飯不香, 胸悶喜長籲等症。 常配合柴胡、白芍、郁金, 青皮、陳皮, 木香, 厚朴、蘇梗等同用。 兼有血鬱的(舌質紫暗、月經不潮, 面色不華等), 可酌加川芎、紅花等, 兼有痰鬱的(舌苔白膩、嘔惡多痰、體胖、不欲飲水等), 可酌加半夏、橘紅、茯苓等,

兼有食鬱的(食欲不振、噯腐吞酸, 舌苔厚、胃脘痞悶等), 可酌加炒檳榔、焦神曲、炒麥芽等, 兼有濕鬱的(舌苔水滑, 胸悶、不願喝水、或有輕度浮腫, 便溏等), 可酌加蒼術, 白術, 羌活、豬苓、澤瀉等。 兼有火鬱的(口苦, 心煩、尿黃、舌尖紅), 可酌加梔子、黃芩, 川楝子等。

2、行氣定痛:香附行氣通滯, 通則不痛。 最常用於氣滯胃痛(胃痛由生氣引起, 或遇有心情不舒暢則胃痛加重, 兼有脅肋脹痛, 脈弦等)。 常配合高良姜、木香, 白豆蔻、川楝子、元胡、白芍、蘇梗等同用。 常用的藥方如良附散:取香附二至三兩為細末, 裝入瓶中蓋緊;再取高良薑二至三兩為細末, 裝入另一瓶中蓋緊。 遇有氣滯寒鬱的胃脘痛, 如辨其為氣滯重于寒鬱(生氣則痛加重或攻及脅肋,

性急易怒, 脈弦), 可取香附末七分、高良薑末三分, 混合為一包, 溫開水送服。 如辨其為寒郁重於氣滯(胃脘喜暖、喜熱飲食, 遇寒痛加重、脈弦遲緩), 可取高良薑末七分, 香附末三分, 混合為一包, 溫開水送服。 如辨其為氣滯寒郁並重的, 可取香附末、高良薑末各五分, 混合服用。 注意兩種藥末, 要在使用時再混合, 效果較好。

3、理氣調經, 香附本為行氣藥, 但又能入血分, 所以前人稱它為“血中氣藥”(意思是能入血分的行氣藥)。 能理氣調經(凋整月經週期), 對婦女因情緒不暢、肝氣鬱滯而引致的月經不調, 過期不潮, 行經腹痛等症有效。 常配合當歸、白芍、熟地、紅花、五靈脂, 川楝子、小茴香、烏藥、桃仁等同用。 香附還能引血藥至氣分以生血,

無論胎前, 產後各症, 皆可結合使用, 所以前人又稱香附為“女科要藥”。 香附生用, 偏于上行胸膈, 外達皮膚, 制熟用則偏入肝腎而利腰足。 用於通行經絡時宜酒浸炒, 用於消積聚時, 宜醋浸炒;用於消化痰飲, 宜薑汁浸炒, 用於婦女崩漏、月經過多, 宜炒黑用(名黑香附, 兼有止血作用)。

香附與黨參、白術等同用, 可助其益氣, 與熟地、當歸等同甩, 可助其補血, 與木番同用, 可疏滯和中、行腸胃滯氣;與檀香同用, 則理氣寬胸, 消脹醒脾:與沉香、柴胡同用, 可升降諸氣;與川芎, 蒼術同用, 可解諸鬱, 與梔子、黃連同用, 可降火清熱, 與茯苓、遠志同用, 可交心腎之氣, 與小茴香、補骨脂同用, 可行腎經滯氣, 與厚朴、半夏同用, 可降痰消脹, 與三棱、莪術同用, 可消散積塊,

與蔥白、紫蘇同用, 可宣解表邪, 與艾葉同用, 可暖子宮、活氣血。 木香辛溫, 偏於行腸胃滯氣, 主入氣分。 香附辛平, 偏于宣暢十二經氣分, 兼入血分。

青皮入肝, 破氣散結, 兼能治疝。 香附入肝, 理氣開鬱, 兼能調經。

厚樸行氣, 偏用於消脹除滿。 香附行氣, 偏用於舒肝解鬱。

用量一般一至三錢。 氣虛血燥者慎用。

據近代研究報導, 香附能抑制子宮肌收縮, 並對肌緊張有弛緩作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