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枝節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驅風除溫;解毒療瘡。主風寒溫痹;曆節風;霍亂轉筋;牙齒腫痛;惡瘡;疥癩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附方 治霍亂轉筋:先以暖物裹腳,然後以柏樹木細挫,煮湯淋之。(《經驗後
-
巴巴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感冒發熱;腮腺炎;甲狀腺腫大;神經衰弱;小便不利;瘡癤;腳癬和耳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浸酒塗。 摘錄 《中華本草》
-
白豬鼻孔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主肺癰;濕熱帶下;白濁;小便不利;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15-30g;幹品9g,或燉肉服。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白花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止血。主風寒感冒;類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0.6g;或研末,第次0.15-0.3g;或浸酒。外用:葉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毒蛇咬傷後,採取結紮、傷口沖
2017-03-09 16 -
半春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消腫;解毒。主虛火牙痛;鵝口瘡;無名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白頭翁莖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瀉火解毒;止痛;利尿消腫。主主治風火牙痛;四肢關節疼痛;禿瘡;浮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氣及暖腰膝,明目,消贅。 2.《現代實用中藥》:全草治浮腫及心臟病。 摘錄 《中華
2017-03-09 10 -
白桂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活血祛瘀。主胃寒脘痛;腹脹;風濕痹痛;半身不遂;痛經;月經不調;風寒感冒;麻疹;跌打損傷;骨折;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葉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14 -
扁豆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消暑,化濕,止血。主暑濕泄瀉,痢疾,淋濁,帶下,便血,痔瘡,漏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大腸下血,痔漏,冷淋。 2.《生草藥性備要》:治白濁,去腐。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19 -
八角香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瘀;解毒;殺蟲。主風濕浮腫;無名腫毒;瘌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磨汁塗。 附方 1.治無名腫毒:八角香搗絨,敷患處。 2.治癩癬:八角香磨酒或醋,搽患處。 3.治風濕浮腫:八角香一兩,三
2017-03-09 10 -
白九股牛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托毒消腫。主氣虛頭暈;耳鳴;慢性淋巴腺炎;瘡癰久不潰;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 《中華本草》
-
白楊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止痛;解毒斂瘡。主齲齒疼痛;骨疽;臁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搗敷;或貼敷。 各家論述 《綱目》:治齲齒,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發,骨從中出,頻搗敷之。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24 -
白石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益精;明目;涼血;解毒。主目暗不明;崩漏;外傷出血;瘡毒;頑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水煎液塗搽;或曬乾研末撒敷或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30 -
變葉榕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催乳。主風濕痹痛;胃痛;癤腫;跌打損傷;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浸酒擦。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辛,性溫。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能。用於風濕性關節痛
-
白茅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止血;定痛。主吐血;衄血;刀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罨敷或塞鼻。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瘡。 2.《日華子本草》:罯刀箭瘡,止血並痛。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39 -
白薯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主癰疽腫毒;梅毒;下疳;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研末調塗、熬膏貼。 注意 禁內服。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洗疳敷瘡,散熱解毒,理癰疽惡毒大瘡,消腫。 2.《嶺南采藥錄
-
矮楊梅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澀腸止瀉;收斂止血;通絡止痛。主痢疾;泄瀉;脫肛;崩漏;消化道出血;風濕疼痛;跌打傷痛;外傷出血;黃水瘡;疥癬;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泡酒,9-15g。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14 -
波葉紫金牛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利咽止咳;理氣活血。主咽喉腫痛;咳嗽;胃脘痛;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17 -
八角金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散風除濕;化瘀止痛。主咳嗽痰多;風濕痹痛;痛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 注意 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臺灣藥用植物志》:葉及根白,治跌打損傷,祛瘀血。 摘錄 《中華本
2017-03-09 17 -
半邊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接骨消腫;清肝解毒;利濕。主跌打傷腫;骨折;風濕紅腫;火眼;黃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
白背小報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肺熱咳嗽;口舌糜爛;咽喉紅腫;目赤腫痛;小便淋瀝澀痛;跌打瘀腫;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